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九月十五夜北楼望太湖

九月十五夜北楼望太湖朗读
出自宋代胡宿的诗词

云影消空阔,霜华拂杳冥。

秋光不隐雁,夜色欲迷萤。

爽气横苍卞,凉波接洞庭。

水仙当此夕,应化白龙形。

摘要

胡宿是北宋诗人,其《九月十五夜北楼望太湖》是一首描绘太湖秋夜景色的七言绝句。此诗创作于秋夜北楼之上,诗人凭栏远眺浩瀚太湖。诗中“月华秋半共澄清,云物萧然万里晴”描绘了中秋时节月华如水、长空万里无云的澄澈景象,展现太湖在月光映照下的辽阔与空明。后两句“天地容身无碍处,尘埃何事尚相惊”则借景抒怀,表达了诗人面对浩渺天地时心胸豁达、超脱尘俗纷扰的淡泊心境。全诗意境开阔,语言清雅,既赞美了太湖的壮美,也寄托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、物我两忘的高远情怀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五律笔力雄健,意境宏阔,展现出诗人对秋夜景致的独特感悟。首联"云影消空阔,霜华拂杳冥"以空灵之笔勾勒出秋夜天宇的辽远,云影消散处更显空阔,霜华浮动间愈见幽深。颔联"秋光不隐雁,夜色欲迷萤"将视线转向地面,秋光中雁影分明,夜色里萤火迷离,一动一静之间尽显秋夜神韵。颈联"爽气横苍卞,凉波接洞庭"气势磅礴,爽朗秋气横亘山野,清凉水波连接洞庭,展现出天地相连的壮阔景象。尾联"水仙当此夕,应化白龙形"突发奇想,将水仙幻化为白龙,既点明时令又暗含神话色彩,使全诗在开阔中更添几分飘逸灵动。整首诗意象丰富,格调高远,充分展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功力和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。

胡宿(九九五~一○六七),字武平,常州晋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仁宗天圣二年(一○二四)进士。历官扬子尉、通判宣州、知湖州、两浙转运使、修起居注、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。英宗治平三年(一○六六)以尚书吏部侍郎、观文殿学士知杭州。四年,除太子少师致仕,命未至已病逝,年七十三(《欧阳文忠公文集》卷三四《胡公墓志铭》)。他在北宋仁宗、英宗两朝为官,位居枢密副使,以居安思危、宽厚待人、正直立朝著称,死后谥文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