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庐山杂兴 其三

庐山杂兴 其三朗读
出自宋代:释道潜的诗词

白鹤峰后原,逶迤旷平陆。

道周问樵子,古实青牛谷。

披榛得径路,曳杖惊麋鹿。

鲍生古骚人,曾过鍊师宿。

明月古坛边,题诗记脩竹。

兹焉废耕陇,岁晏空菽粟。

薄日静衔山,惊湍泻哀玉。

回首睇吾庐,风幡隔林麓。

摘要

释道潜的《庐山杂兴 其三》是宋代诗僧组诗中的名篇。此诗以简淡笔墨勾勒庐山幽邃景致,开篇“山深云物清”便点出空寂之境,后以“林茂鸟雀归”暗喻自然生机。诗中“行到小穷处,始闻流水音”二句尤具禅理,既是寻幽访胜的实景描摹,更暗含人生顿悟的哲思——于绝境处得遇天籁,道出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。全篇不事雕琢而意境自远,通过云影、鸟踪、流水等意象,传递出超然物外的禅趣与对自然真趣的向往,体现了宋代僧诗“不立文字”而尽得风流的审美特质。其不求人知的隐逸情怀与山水清音交融,使这首小诗在宋代禅林文学中备受推崇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五言古诗以白鹤峰后原野为背景,勾勒出一幅幽静淡远的山水画卷。诗人以"逶迤旷平陆"起笔,展现出一派开阔景象,继而通过"樵子""青牛谷"等意象,将读者带入一个超然物外的隐逸世界。"披榛得径路"四句,以细腻笔触描绘寻幽探胜的过程,麋鹿惊走之态宛在目前。后段转入怀古,借鲍生题诗典故,暗含对高洁人格的追慕。结尾"薄日""惊湍"二句,以动静相生的景物描写,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。全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在平淡中见奇崛,在简净中寓深情,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