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琼
[元代]
贝琼的简介
贝琼(1314~1379)初名阙,字廷臣,一字廷琚、仲琚,又字廷珍,别号清江。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,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,年八十余岁。贝琼从杨维桢学诗,取其长而去其短;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、元丰诸家。文章冲融和雅,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,足以领袖一时。著有《中星考》、《清江贝先生集》、《清江稿》、《云间集》等。
籍贯研究
明潘廷章《硖川图志》载:殳山又作芟山,西山之西北六里,高二十余丈,周七里,桐辖也。《桐邑志》曰:殳山,因殳仙而得名。殳仙名基,得导引术入千金乡,相传宋时人,登此山数年,跌坐而化……其地历史,据《石泾小志》载:“汉代为由拳县西南境,三国(吴)后改属嘉兴,五代(后晋)时又改属崇德,明代宣德五年(1430)后划归桐乡。至1950年,殳山又划归海宁双山乡。
从贝琼的诗可以看出,他可能就是海宁当时的殳山人,有《殳山隐居诗》为证:病客从教懒出村,两山一月雨昏昏。野花作雪都辞树,溪水如云欲到门。无复元戎喧鼓吹,试从田父牧鸡豚。来青处士时相过,犹是平原旧子孙。”
光看此诗还不足以说明问题,殳山山麓有他的故宅与来青堂主陆容的遗址。殳山位于硖石镇双山村,分为东殳山和西殳山,东殳山也称史山。所《硖石图志》记载:“殳山在西山之西六里,高二十余丈,周七里,桐辖也。”桐邑志曰:“因殳仙而得名。殳仙名基,得导引术入千金乡。相传宋时人,登此山数年,趺坐而化,其徒收瘗惟巾氅云。”殳山上名胜古迹很多,据《桐乡县志》记载:“山上有潮音庵,又有殳仙石、铜棺冢、洗药池、炼丹台、藏兵坞、小赤壁、一滴泉、公主墓诸胜迹,山麓有明初贝清江故宅及陆容来青堂遗址。”1950年,桐乡县屠甸区殳山乡的七个村并入海宁县。20世纪80年代,已将殳山改为公墓。
殳山原属桐乡,后改归为海宁。故说贝琼是桐乡人也没错,说他是海宁人更是没错。现殳山归属海宁的双山乡,那贝琼自然就是海宁人了。另外,他还写了《游殳山诗》:
神人夜割蓬莱股,苍然尚作青狮舞。殳基得道此飞腾,烟火千家自城坞。前年盗起官军下,存者如星绕四五。我来欲置读书床,出入未愁穿猛虎。山寒月黑无人声,夹道长松作风雨。”
从诗句来看,贝琼确实曾在殳山隐居。▲
李煜名句推荐
- 东风吹水日衔山,春来长是闲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阮郎归·呈郑王十二弟》
- 留连光景惜朱颜,黄昏独倚阑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阮郎归·呈郑王十二弟》
- 落花狼藉酒阑珊,笙歌醉梦间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阮郎归·呈郑王十二弟》
- 冉冉秋光留不住,满阶红叶暮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》
- 雍雍新雁咽寒声,愁恨年年长相似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》
- 又是过重阳,台榭登临处,茱萸香坠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》
- 紫菊气,飘庭户,晚烟笼细雨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》
- 归时休放烛光红,待踏马蹄清夜月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木兰花·晚妆初了明肌雪》
- 梦回芳草思依依,天远雁声稀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喜迁莺·晓月坠》
- 晓月坠,宿云微,无语枕频欹。
作者:李煜:出自《喜迁莺·晓月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