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唐顺之所有诗词大全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久已废逢迎,萧然世外情。

    因君访茅屋,相送到江城。

    远岫雪中绿,寒流冰下行。

    可堪此时别,独自返柴荆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皂衣非复汉庭郎,敝缊深冬卧草堂。

    贫薄不羞羸牜孛计,沉浮也逐斗鸡行。

    残书阁尽经旬病,异味尝来百草香。

    独愧顽心犹未化,十年学道几亡羊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南薰应律转朱旗,火帝乘离锦席披。

    榴吐千花承羽盖,蓂开五叶拂瑶墀。

    冰盘错出仙人掌,金缕遥分织女丝。

    复道龙舟方竞渡,衔恩共许向昆池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千秋霸业消沈尽,风俗犹传赵武灵。

    市上美人挥锦瑟,场中侠客舞青萍。

    雁门北去通沙碛,鸟道西来入井陉。

    欲向平原访公子,萧萧宾馆户长扃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正怜火树斗春妍,忽见清辉映夜阑。

    出海蛟珠犹带水,满堂罗袖欲生寒。

    烛花不碍空中影,晕气疑从月里看。

    为语东风暂相借,来宵还得尽余欢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万乘亲郊幸北宫,千官斋祓两都同。

    灵光正想泥封上,清梦遥依辇路通。

    烟散玉炉知昼永,星分银烛坐宵中。

    闻君已就汾阴赋,犹向周南叹不逢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后圣礼先师,斯文端在兹。

    将陈百官富,讵止一牢祠。

    入室瞻遗器,圜桥展盛仪。

    乐堪三月听,奠想两楹时。

    执鬯元公肃,捧璋髦士宜。

    鄙儒叨小相,端甫奉前规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牙旗高建白羊东,鼓角殷殷瀚海空。

    雪后锦裘行塞外,月明清啸满楼中。

    幕南五部思归义,蓟北诸军尽立功。

    燕颔书生人共羡,一朝投笔去平戎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国耻犹未雪,身危亦自甘。

    九原人不返,万壑气长寒。

    岂恨藏弓早,终知借剑难。

    吾生非壮士,于此发冲冠。

  • 明代:唐顺之

     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,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。

    夫强秦之暴亟矣,今悉兵以临赵,赵必亡。

    赵,魏之障也。

    赵亡,则魏且为之后。

    赵、魏,又楚、燕、齐诸国之障也,赵、魏亡,则楚、燕、齐诸国为之后。

    天下之势,未有岌岌于此者也。

    故救赵者,亦以救魏;救一国者,亦以救六国也。

   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,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,夫奚不可者? 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?曰:又不然也。

    余所诛者,信陵君之心也。

      信陵一公子耳,魏固有王也。

    赵不请救于王,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,是赵知有信陵,不知有王也。

   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,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,欲急救赵,是信陵知有婚姻,不知有王也。

    其窃符也,非为魏也,非为六国也,为赵焉耳。

    非为赵也,为一平原君耳。

    使祸不在赵,而在他国,则虽撤魏之障,撤六国之障,信陵亦必不救。

    使赵无平原,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,虽赵亡,信陵亦必不救。

   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,不能当一平原公子,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,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。

    幸而战胜,可也,不幸战不胜,为虏于秦,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,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。

      夫窃符之计,盖出于侯生,而如姬成之也。

   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,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,是二人亦知有信陵,不知有王也。

   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,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,不听,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,王必悟矣。

    侯生为信陵计,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,不听,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,王亦必悟矣。

   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,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,不听,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,王亦必悟矣。

    如此,则信陵君不负魏,亦不负赵;二人不负王,亦不负信陵君。

    何为计不出此?信陵知有婚姻之赵,不知有王。

    内则幸姬,外则邻国,贱则夷门野人,又皆知有公子,不知有王。

   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。

      呜呼!自世之衰,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,有重相而无威君,有私仇而无义愤,如秦人知有穰侯,不知有秦王,虞卿知有布衣之交,不知有赵王,盖君若赘旒久矣。

    由此言之,信陵之罪,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。

    其为魏也,为六国也,纵窃符犹可。

    其为赵也,为一亲戚也,纵求符于王,而公然得之,亦罪也。

      虽然,魏王亦不得无罪也。

    兵符藏于卧内,信陵亦安得窃之?信陵不忌魏王,而径请之如姬,其素窥魏王之疏也;如姬不忌魏王,而敢于窃符,其素恃魏王之宠也。

    木朽而蛀生之矣。

   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,而内外莫敢不肃。

   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?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?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?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?履霜之渐,岂一朝一夕也哉!由此言之,不特众人不知有王,王亦自为赘旒也。

     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,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。

    《春秋》书葬原仲、翚帅师。

    嗟夫!圣人之为虑深矣!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