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归有光所有诗词大全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浮云方叆叇,光景遂已戢。

    浃旬深霪澍,千里破封蛰。

    茫茫河伯叹,萧萧山鬼泣。

    灵曜邃高居,朱明閟赫翕。

    希微澹将开,淅沥吹又急。

    遇夜转连绵,酾流更湁潗。

    万壑㘊霵鸣,百川灌注入。

    池容添纹縠,林色浸淤浥。

    离毕月暂耿,宿井星恒湿。

    潋滟湖光翻,蹙咽海潮涩。

    霓旌尚高翔,云衣犹日缉。

    水覆讵可收,天漏谁能葺。

    马牛三江混,鸿濛九峰立。

    嗟我来自东,独行阻虚邑。

    梦离思明两,筮坎成荐习。

    谁假卜商盖,但戴杜甫笠。

    缤纷馀花落,寂寞愁乌集。

    穷巷长闭门,高河近通汲。

    天地政氤氲,电风递呼吸。

    悽悽听晨鸟,濛濛睇宵熠。

    作乂徵时旸,思文忧民粒。

    蛙黾费灰酒,鱼虾饶掇拾。

    广室坐增悽,匡床听生悒。

    何由度日阕,安能使家给?泥涂跲重茧,梅润侵什袭。

    寒袍故恋绨,澜简慵启笈。

    顾叹风云满,宁使蛟龙絷!短屐徒齿齿,折巾空岌岌。

    俯仰观宇宙,坱圠迷原隰。

    阻饥知不免,寅亮岂所及!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自从出门口,预言相见期。

    西风扬子渡,犹嫌归棹迟。

    于今对寒月,芭蕉露漓漓。

    一儿县城西,一女松江湄。

    心情两萦系,有如蛛网丝。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十八学士谁比方,争如瑚琏登明堂。

    立本丹青褚亮赞,至今遗事犹焜煌。

    有隋之季天壤坼,英雄草昧皆侯王。

    真人挥霍静区宇,遂偃干戈兴文章。

    天策弘开盛儒雅,群髦会萃皆才良。

    丈夫逢时能自见,智谋艺术皆雄长。

    惜哉嘉猷亦未远,风流犹自沿齐梁。

    吾读成周《卷阿》诗,吉士蔼蔼如凤凰。

    能以六典致太平,远追二帝轶夏商。

    唐初得士宜比迹,胡为致治非成康。

    中间岂无河汾徒,唵遏师门竟不扬。

    吁嗟房杜已如此,何恨薛生先蚤亡。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望见石柱立,知是招提址。

    莲宇已燹荡,土墙何迤逦。

    淡淡远天色,梅花带寒雨。

    溪回竹树交,风吹鸟雀起。

    日暮湖波深,苍茫白云里。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竹轩晓星晷,解剥究玄理。

    试以厮养卒,一一见出处。

    予欲老江干,因君忽奋起。

    戒涂上帝京,老骥思千里。

    吾岂富贵徒,此意共谁语。

    君来访我时,冰雪蹑穿履。

    风吹漆纱巾,使我常念汝。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清浦轻风渡,赤日微云遮。

    昨问圯桥履,今即下邳街。

    淮酒市醽醁,楚音杂琵琶。

    二麦吐新穗,百草敷繁葩。

    纷披盈广陌,离蕤被平沙。

    寂寂坐向晚,悠悠思转加。

    先皇昔在宥,世道尚亨嘉。

    朝廷制作盛,公卿议礼哗。

    庶僚或登庸,诸生多起家。

    蹇拙遭时废,荏苒谢年华。

    不得寄一命,空惭读五车。

    迨乎鸿羽渐,几将龙驭遐。

    暂有青云望,奈何白发髿。

    黾勉小县吏,奔走大府衙。

    循己常黯黯,看人方呀呀。

    何地栖鸾凤,并处混龙蛇。

    世途行益畏,吾生固有涯。

    万事已如此,一官岂足赊。

    行矣归去来,莫使微名污。

    平泉记草木,寝丘任菑畬。

    补亡缀狸首,考古注君牙。

    期以余日月,方将揽云霞。

    自是性所适,良非为世夸。

    苟无愧尼父,或可俟侯芭。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飞沙竟日少光辉,浪急风高月色微。

    为忆含桃催物候,尚淹行李未春归。

    吴歌独自弹长铗,楚制堪怜著短衣。

    来往常经郑家口,当时同伴共来稀。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  吴、长洲二县,在郡治所,分境而治。

    而郡西诸山,皆在吴县。

    其最高者,穹窿、阳山、邓尉、西脊、铜井。

    而灵岩,吴之故宫在焉,尚有西子之遗迹。

    若虎丘、剑池及天平、尚方、支硎,皆胜地也。

   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,七十二峰沉浸其间,则海内之奇观矣。

     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,未及三年,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。

    君之为县,有惠爱,百姓扳留之,不能得,而君亦不忍于其民。

    由是好事者绘《吴山图》以为赠。

      夫令之于民,诚重矣。

    令诚贤也,其地之山川草木,亦被其泽而有荣也;令诚不贤也,其地之山川草木,亦被其殃而有辱也。

    君于吴之山川,盖增重矣。

   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,尸祝于浮屠、老子之宫也,固宜。

    而君则亦既去矣,何复惓惓于此山哉?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,至以为《思黄州》诗,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。

   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,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,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。

     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。

    一日,与余同在内庭,出示此图,展玩太息,因命余记之,噫!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,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!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 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,环水,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。

    亟求余作《沧浪亭记》,曰:“昔子美之记,记亭之胜也。

   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。

    ”  余曰:昔吴越有国时,广陵王镇吴中,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;其外戚孙承祐,亦治园于其偏。

    迨淮海纳土,此园不废。

   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,最后禅者居之: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。

    有庵以来二百年,文瑛寻古遗事,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: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。

      夫古今之变,朝市改易。

    尝登姑苏之台,望五湖之渺茫,群山之苍翠,太伯、虞仲之所建,阖闾、夫差之所争,子胥、种、蠡之所经营,今皆无有矣。

    庵与亭何为者哉?虽然,钱镠因乱攘窃,保有吴越,国富兵强,垂及四世。

    诸子姻戚,乘时奢僭,宫馆苑囿,极一时之盛。

    而子美之亭,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。

   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,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,则有在矣。

      文瑛读书喜诗,与吾徒游,呼之为沧浪僧云。

  • 明代:归有光

      项脊轩,旧南阁子也。

    室仅方丈,可容一人居。

    百年老屋,尘泥渗漉,雨泽下注;每移案,顾视,无可置者。

    又北向,不能得日,日过午已昏。

    余稍为修葺,使不上漏。

    前辟四窗,垣墙周庭,以当南日,日影反照,室始洞然。

  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,旧时栏楯,亦遂增胜。

    借书满架,偃仰啸歌,冥然兀坐,万籁有声;而庭堦寂寂,小鸟时来啄食,人至不去。

    三五之夜,明月半墙,桂影斑驳,风移影动,珊珊可爱。

    (堦寂寂 一作:阶寂寂)  然余居于此,多可喜,亦多可悲。

  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。

    迨诸父异爨,内外多置小门,墙往往而是。

    东犬西吠,客逾庖而宴,鸡栖于厅。

    庭中始为篱,已为墙,凡再变矣。

    家有老妪,尝居于此。

    妪,先大母婢也,乳二世,先妣抚之甚厚。

    室西连于中闺,先妣尝一至。

    妪每谓余曰:”某所,而母立于兹。

    ”妪又曰:”汝姊在吾怀,呱呱而泣;娘以指叩门扉曰:‘儿寒乎?欲食乎?’吾从板外相为应答。

    ”语未毕,余泣,妪亦泣。

    余自束发,读书轩中,一日,大母过余曰:”吾儿,久不见若影,何竟日默默在此,大类女郎也?”比去,以手阖门,自语曰:”吾家读书久不效,儿之成,则可待乎!”顷之,持一象笏至,曰:”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,他日汝当用之!”瞻顾遗迹,如在昨日,令人长号不自禁。

      轩东,故尝为厨,人往,从轩前过。

    余扃牖而居,久之,能以足音辨人。

    轩凡四遭火,得不焚,殆有神护者。

      项脊生曰:“蜀清守丹穴,利甲天下,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;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,诸葛孔明起陇中。

   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,世何足以知之,余区区处败屋中,方扬眉、瞬目,谓有奇景。

    人知之者,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?”(人教版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中无此段文字;沪教版无此段。

    )  余既为此志,后五年,吾妻来归,时至轩中,从余问古事,或凭几学书。

    吾妻归宁,述诸小妹语曰:”闻姊家有阁子,且何谓阁子也?”其后六年,吾妻死,室坏不修。

    其后二年,余久卧病无聊,乃使人复葺南阁子,其制稍异于前。

    然自后余多在外,不常居。

      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