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欧阳修所有诗词大全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夜凉吹笛千山月,路暗迷人百种花。

    棋罢不知人换世,酒阑无奈客思家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雪云乍变春云簇。

    渐觉年华堪送目。

    北枝梅蕊犯寒开,南浦波纹如酒绿。

    芳菲次第还相续。

    不奈情多无处足。

    尊前百计得春归,莫为伤春歌黛蹙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孤舟转山曲,豁尔见平川。

    树杪帆初落,峰头月正圆。

    荒烟几家聚,瘦野一刀田。

    行客愁明发,惊滩鸟道前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,其源深于女祸。

    女,色而已,宦者之害,非一端也。

     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,其为心也专而忍。

   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,小信固人之心,使人主必信而亲之。

    待其已信,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。

    虽有忠臣、硕士列于朝廷,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,不若起居饮食、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。

   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,而忠臣、硕士日益疏,而人主之势日益孤。

    势孤,则惧祸之心日益切,而把持者日益牢。

    安危出其喜怒,祸患伏于帷闼,则向之所谓可恃者,乃所以为患也。

    患已深而觉之,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,缓之则养祸而益深,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。

    虽有圣智,不能与谋。

    谋之而不可为,为之而不可成,至其甚,则俱伤而两败。

    故其大者亡国,其次亡身,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,至抉其种类,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。

   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,非一世也。

      夫为人主者,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、硕士于外,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。

    夫女色之惑,不幸而不悟,而祸斯及矣。

    使其一悟,捽而去之可也。

    宦者之为祸,虽欲悔悟,而势有不得而去也,唐昭宗之事是已。

    故曰“深于女祸者”,谓此也。

    可不戒哉?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把酒花前欲问君。

    世间何计可留春。

    纵使青春留得住。

    虚语。

    无情花对有情人。

    任是好花须落去。

    自古。

    红颜能得几时新。

    暗想浮生何时好。

    唯有。

    清歌一曲倒金尊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五岭麦秋残,荔子初丹。

    绛纱囊里水晶丸。

    可惜天教生处远,不近长安。

    往事忆开元,妃子偏怜。

    一从魂散马嵬关,只有红尘无驿使,满眼骊山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予尝有幽忧之疾,退而闲居,不能治也。

   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,受宫声数引,久而乐之,不知其疾之在体也。

    夫疾,生乎忧者也。

    药之毒者,能攻其疾之聚,不若声之至者,能和其心之所不平。

    心而平,不和者和,则疾之忘也宜哉。

      夫琴之为技小矣,及其至也,大者为宫,细者为羽,操弦骤作,忽然变之,急者凄然以促,缓者舒然以和,如崩崖裂石、高山出泉,而风雨夜至也。

   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,雌雄雍雍之相鸣也。

    其忧深思远,则舜与文王、孔子之遗音也;悲愁感愤,则伯奇孤子、屈原忠臣之所叹也。

    喜怒哀乐,动人必深。

    而纯古淡泊,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、孔子之文章、《易》之忧患、《诗》之怨刺无以异。

    其能听之以耳,应之以手,取其和者,道其湮郁,写其幽思,则感人之际,亦有至者焉。

      予友杨君,好学有文,累以进士举,不得志。

    及从荫调,为尉于剑浦,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.是其心固有不平者。

    且少又多疾,而南方少医药。

    风俗饮食异宜。

    以多疾之体,有不平之心,居异宜之俗,其能郁郁以久乎?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,于琴亦将有得焉。

    故予作《琴说》以赠其行,且邀道滋酌酒,进琴以为别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胡人以鞍马为家,射猎为俗。

    泉甘草美无常处,鸟惊兽骇争驰逐。

    谁将汉女嫁胡儿,风沙无情貌如玉。

    身行不遇中国人,马上自作思归曲。

    推手为琵却手琶,胡人共听亦咨嗟。

    玉颜流落死天涯,琵琶却传来汉家。

    汉宫争按新声谱,遗恨已深声更苦。

    纤纤女手生洞房,学得琵琶不下堂。

    不识黄云出塞路,岂知此声能断肠!汉宫有佳人,天子初未识,一朝随汉使,远嫁单于国。

    绝色天下无,一失难再得,虽能杀画工,于事竟何益?耳目所及尚如此,万里安能制夷狄!汉计诚已拙,女色难自夸。

    明妃去时泪,洒向枝上花。

    狂风日暮起,飘泊落谁家。

    红颜胜人多薄命,莫怨东风当自嗟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平生为爱西湖好,来拥朱轮。

    富贵浮云,俯仰流年二十春。

    归来恰似辽东鹤,城郭人民,触目皆新,谁识当年旧主人?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信义行于君子,而刑戮施于小人。

    刑入于死者,乃罪大恶极,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。

    宁以义死,不苟幸生,而视死如归,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。

    方唐太宗之六年,录大辟囚三百余人,纵使还家,约其自归以就死。

    是以君子之难能,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。

    其囚及期,而卒自归无后者。

    是君子之所难,而小人之所易也。

    此岂近于人情哉?  或曰:罪大恶极,诚小人矣;及施恩德以临之,可使变而为君子。

    盖恩德入人之深,而移人之速,有如是者矣。

    曰:太宗之为此,所以求此名也。

    然安知夫纵之去也,不意其必来以冀免,所以纵之乎?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,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,所以复来乎?夫意其必来而纵之,是上贼下之情也;意其必免而复来,是下贼上之心也。

   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,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?不然,太宗施德于天下,于兹六年矣,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,而一日之恩,能使视死如归,而存信义。

    此又不通之论也!  然则何为而可?曰:纵而来归,杀之无赦。

    而又纵之,而又来,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。

    然此必无之事也。

   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,可偶一为之尔。

    若屡为之,则杀人者皆不死。

   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?不可为常者,其圣人之法乎?是以尧、舜、三王之治,必本于人情,不立异以为高,不逆情以干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