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人 本文内容

诗人大全

韦纾

[唐代] 韦纾

唐京兆杜陵人。韦廉孙。德宗贞元十八年进士。宪宗元和末,官试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,为山南西道节度判官。文宗大和五年,自驾部员外郎出为括州刺史。入朝为户部郎中。开成二年,官大理少卿。

杨汉公

[唐代] 杨汉公

杨汉公,字用义,唐虢州弘农(今河南省灵宝市境)人。杨虞卿胞弟。大和九年(835)受杨虞卿案的株连,降为舒州(今安徽省潜山县境)刺史。后历任湖(今浙江省吴兴县境)、亳(今安徽省亳县境)、苏(今江苏省苏州市)三州刺史,旋升浙江观察使,转任户部侍郎,又任荆南节度使,回朝任工部尚书。被人弹劾他在任荆南节度使期间有贪赃行为,被降为秘书监。不久又转任国子祭酒。中元年(847) ,唐宣宗即位后,提升他为同州刺史。杨汉公出任同州刺史,复升任宣武军节度使,后改任天平(今山东省东平县境)军节度使,死于任所。子筹、范,仕亦显。

张敬忠

[唐代] 张敬忠

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,《全唐诗》仅录存其诗二首。据《新唐书·张仁愿传》记载,中宗神龙三年(707),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,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。

王喦

[唐代] 王喦

[清](约公元一六九七年前后在世)字醇叔,一字素岩,江苏昆山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康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前后在世,年八十一岁。初师朱用纯,后游长洲彭定求之门。读书敦行。康熙二十一年(公元一六八二年)进士。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编修。后充会试同考官。寻乞养归,两任邑中清田事,为巡拥赵士麟、宋荦所重。喆生著有素岩文稿二十六卷,懿言日录四卷,及七规一卷,(均清史列传)并行于世。

长孙氏

[唐代] 长孙氏

生平无考。《全唐诗逸》收《浙江逢楚老》诗2句,出日本大江维时编《千载佳句》卷上。楚老,疑即长庆、开成间诗人韦楚老。

张叔卿

[唐代] 张叔卿

张叔卿,中国人,,生卒年待考。唐朝人,官至广州判 官。

张聿

[唐代] 张聿

张聿,唐诗人。望出吴郡(今苏州),琅玡(今山东临沂)人。德宗建中登进士第,又中万言科。德宗贞元二十年(804),自秘书省正字充翰林学士。二十一年加左拾遗。宪宗元和元年(806),加朝散大夫。历任华亭令、湖州长史、都水使者等职。穆宗长庆元年(821),自工部员外郎出为衢州刺史。敬宗宝历间为睦州刺史。《全唐诗》录存其诗五首。《全唐诗外编》补诗二首。

刘师服

[唐代] 刘师服

生卒年不详。约衡湘间(今湖南)人。宪宗元和中举进士。七年(812)在京与侯喜、轩辕弥明联唱,并与韩愈过往。十二年坐与驸马都尉于季友居母丧夜饮,配流连州。事迹散见韩愈《石鼎联句序》、《旧唐书·宪宗纪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卷四一。《全唐诗》存联句1首。

张元宗

[唐代] 张元宗

张元宗,太和时人。诗二首。

陈复休

[唐代] 陈复休

号陈七子。排行七。德宗贞元间至褒城,年约50余,多变化之术号陈七子。排行七。德宗贞元间至褒城,年约50余,多变化之术。因狂醉市中而入狱,不食而死。弃之郊外,旋还家,复至市中。柳仲郢、周墀、高骈等皆礼重之。僖宗中和五年(885)至长安,曾寄诗与宦官田令孜。后卒于家。其后复有人云在长安见之。事迹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五二引《仙传拾遗》。《全唐诗》存断句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