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书信"类型的诗

  • 南北朝:陶弘景

    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。

    高峰入云,清流见底。

    两岸石壁,五色交辉。

    青林翠竹,四时俱备。

    晓雾将歇,猿鸟乱鸣;夕日欲颓,沉鳞竞跃。

    实是欲界之仙都。

    自康乐以来,未复有能与其奇者。

    (夕日 一作:阳)

  • 魏晋:曹丕

      二月三日,丕白。

    岁月易得,别来行复四年。

    三年不见,《东山》犹叹其远,况乃过之,思何可支!虽书疏往返,未足解其劳结。

      昔年疾疫,亲故多离其灾,徐、陈、应、刘,一时俱逝,痛可言邪?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,何曾须臾相失!每至觞酌流行,丝)竹并奏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,当此之时,忽然不自知乐也。

    谓百年己分,可长共相保,何图数年之间,零落略尽,言之伤心。

    顷撰其遗文,都为一集,观其姓名,已为鬼录。

    追思昔游,犹在心目,而此诸子,化为粪壤,可复道哉?  观古今文人,类不护细行,鲜能以名节自立。

    而伟长独怀文抱质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谓彬彬君子者矣。

    著《中论》二十余篇,成一家之言,词义典雅,足传于后,此子为不朽矣。

   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,其才学足以著书,美志不遂,良可痛惜。

   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,对之抆泪,既痛逝者,行自念也。

    孔璋章表殊健,微为繁富。

    公干有逸气,但未遒耳;其五言诗之善者,妙绝时人。

    元瑜书记翩翩,致足乐也。

   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,惜其体弱,不足起其文,至于所善,古人无以远过。

   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,仲尼覆醢于子路,痛知音之难遇,伤门人之莫逮。

   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,自一时之儁也,今之存者,已不逮矣。

    后生可畏,来者难诬,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。

      年行已长大,所怀万端,时有所虑,至通夜不瞑,志意何时复类昔日?已成老翁,但未白头耳。

    光武言:"年三十余,在兵中十岁,所更非一。

    "吾德不及之,而年与之齐矣。

    以犬羊之质,服虎豹之文,无众星之明,假日月之光,动见瞻观,何时易乎?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。

    少壮真当努力,年一过往,何可攀援,古人思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

      顷何以自娱?颇复有所述造不?东望於邑,裁书叙心。

    丕白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轼每读《诗》至《鸱枭》,读《书》至《君奭》,常窃悲周公之不遇。

    及观《史》,见孔子厄于陈、蔡之间,而弦歌之声不绝,颜渊、仲由之徒相与问答。

    夫子曰: “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’,吾道非邪,吾何为于此?”颜渊曰:“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下莫能容。

    虽然,不容何病?不容然后见君子。

    ”夫子油然而笑曰:“回,使尔多财,吾为尔宰。

    ”夫天下虽不能容,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。

   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,有不如夫子之贫贱。

    夫以召公之贤,以管、蔡之亲而不知其心,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?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,皆天下之贤才,则亦足与乐矣! 轼七、八岁时,始知读书,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,其为人如古孟轲、韩愈之徒;而又有梅公者,从之游,而与之上下其议论。

    其后益壮,始能读其文词,想见其为人,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,而自乐其乐也。

   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,求斗升之禄,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。

    来京师逾年,未尝窥其门。

    今年春,天下之士,群至于礼部,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。

    诚不自意,获在第二。

    既而闻之,执事爱其文,以为有孟轲之风;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,是以在此。

    非左右为之先容,非亲旧为之请属,而向之十余年间,闻其名而不得见者,一朝为知己。

    退而思之,人不可以苟富贵,亦不可以徒贫贱。

   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,则亦足恃矣。

    苟其侥一时之幸,从车骑数十人,使闾巷小民,聚观而赞叹之,亦何以易此乐也。

    《传》曰:“不怨天,不尤人。

    ”盖“优哉游哉,可以卒岁”。

    执事名满天下,而位不过五品。

   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,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,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。

    轼愿与闻焉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权白孟德足下:辱书开示祸福,使之内杀子布,外擒刘备以自效。

    书辞勤款,若出至诚,虽三尺童子,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。

    然仆怀固陋,敢略布。

      昔田横,齐之遗虏,汉高祖释郦生之憾,遣使海岛,谓横来大者王,小者侯,犹能以刀自刭,不肯以身辱于刘氏。

    韩信以全齐之地,束手于汉,而不能死于牖下。

    自古同功一体之人,英雄豪杰之士,世乱则藉以剪伐,承平则理必猜疑,与其受韩信之诛,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!  仆先将军破虏,遭汉陵夷,董卓僭乱,焚烧宗庙,发掘陵寝,故依袁术以举义师,所指城邑响应,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。

    不幸此志未遂,而无禄早世。

    先兄伯符嗣命,驰驱锋镝,周旋江汉,岂有他哉?上以雪天子之耻,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。

    不意袁术亦僭位号,污辱义师,又闻诸君各盗名字,伯符提偏师,进无所归,退无所守,故资江东为之业耳,不幸有荆轲、舞阳之变。

    不以权不肖,使统部曲,以卒先臣之志。

    仆受遗以来,卧薪尝胆,悼日月之逾迈,而叹功名之不立,上负先臣未报之忠,下忝伯符知人之明。

    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,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,纵不蒙显戮,岂不坠其家声耶?  汉自桓、灵以来,上失其道,政出多门,宦官之乱才息,董卓之祸复兴,傕、汜未诛,袁、刘割据,天下所恃,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。

    比闻卓已鲸鲵,天子反正,仆意公当扫除余孽,同奖王室,上助天子,与宗庙社稷之灵,退守藩国,无失春秋朝觐之节。

    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,威挟天子,以令天下,妄引历数,阴构符命,昔笑王莽之愚,今窃叹足下蹈覆车也。

    仆与公有婚姻之旧,加之同好相求,然自闻求九锡,纳椒房,不唯同志失望,天下甚籍籍也。

    刘备之兵虽少,然仆观其为人,雄才大略,宽而有容,拙于攻取,巧于驭人,有汉高祖之余风,辅以孔明,未可量也,且以忠义不替曩昔,仆以为今海内所望,惟我二人耳。

    仆之有张昭,正如备之孔明,左提右挈,以就大事,国中文武之事,尽以委之,而见教杀昭与备,仆岂病狂也哉。

    古谚有之:“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。

    ”仆与刘备,实有唇齿相须之势。

    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,又不能到成都者,吴、蜀皆存也。

    今使仆取蜀,是吴不得独存也。

    蜀亡,吴亦随之矣。

    晋以垂棘屈产,假道于虞以伐虢,夫灭虢是所以取虞,虞以不知,故及祸。

    足下意何以异此。

      古人有言曰:“白首如新,倾盖如故”。

    言以身托人,必择所安。

    孟德视仆,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,特以公非所托故也。

    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,一旦劝公让九锡,意便憾,使卒忧死。

    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,虽复尽释前憾,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?今日归朝,一匹夫耳,何能为哉。

    纵公不见害,交锋两阵之间,所杀过当,今其父兄子弟,实在公侧,怨仇多矣,其能安乎?季布数窘汉王,及即位,犹下三族之令,矧足下记人之过,忘人之功,不肯忘文若于九锡,其肯赦仆于赤壁乎?孔文举与杨德祖,海内奇士,足下杀之如皂隶,岂复有爱于权!天下之才在公右者,即害之矣,一失江东,岂容复悔耶?甘言重币,幸勿复再。

  • 两汉:李陵

      子卿足下:  勤宣令德,策名清时,荣问休畅,幸甚幸甚。

    远托异国,昔人所悲,望风怀想,能不依依?昔者不遗,远辱还答,慰诲勤勤,有逾骨肉,陵虽不敏,能不慨然?  自从初降,以至今日,身之穷困,独坐愁苦。

    终日无睹,但见异类。

    韦韝毳幕,以御风雨;羶肉酪浆,以充饥渴。

    举目言笑,谁与为欢?胡地玄冰,边土惨裂,但闻悲风萧条之声。

    凉秋九月,塞外草衰。

    夜不能寐,侧耳远听,胡笳互动,牧马悲鸣,吟啸成群,边声四起。

    晨坐听之,不觉泪下。

    嗟乎子卿,陵独何心,能不悲哉!  与子别后,益复无聊,上念老母,临年被戮;妻子无辜,并为鲸鲵;身负国恩,为世所悲。

    子归受荣,我留受辱,命也如何?身出礼义之乡,而入无知之俗;违弃君亲之恩,长为蛮夷之域,伤已!令先君之嗣,更成戎狄之族,又自悲矣。

    功大罪小,不蒙明察,孤负陵心区区之意。

    每一念至,忽然忘生。

   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,刎颈以见志,顾国家于我已矣,杀身无益,适足增羞,故每攘臂忍辱,辙复苟活。

    左右之人,见陵如此,以为不入耳之欢,来相劝勉。

    异方之乐,只令人悲,增忉怛耳。

      嗟乎子卿,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,前书仓卒,未尽所怀,故复略而言之。

     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,出征绝域。

    五将失道,陵独遇战,而裹万里之粮,帅徒步之师;出天汉之外,入强胡之域;以五千之众,对十万之军;策疲乏之兵,当新羁之马。

    然犹斩将搴旗,追奔逐北,灭迹扫尘,斩其枭帅,使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

    陵也不才,希当大任,意谓此时,功难堪矣。

    匈奴既败,举国兴师。

    更练精兵,强逾十万。

    单于临阵,亲自合围。

    客主之形,既不相如;步马之势,又甚悬绝。

    疲兵再战,一以当千,然犹扶乘创痛,决命争首。

    死伤积野,余不满百,而皆扶病,不任干戈,然陵振臂一呼,创病皆起,举刃指虏,胡马奔走。

    兵尽矢穷,人无尺铁,犹复徒首奋呼,争为先登。

    当此时也,天地为陵震怒,战士为陵饮血。

   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,便欲引还,而贼臣教之,遂使复战,故陵不免耳。

     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,困于平城。

    当此之时,猛将如云,谋臣如雨,然犹七日不食,仅乃得免。

    况当陵者,岂易为力哉?而执事者云云,苟怨陵以不死。

    然陵不死,罪也;子卿视陵,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?宁有背君亲,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?然陵不死,有所为也,故欲如前书之言,报恩于国主耳,诚以虚死不如立节,灭名不如报德也。

   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,曹沬不死三败之辱,卒复勾践之仇,报鲁国之羞,区区之心,窃慕此耳。

   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,计未从而骨肉受刑,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。

      足下又云:“汉与功臣不薄。

    ”子为汉臣,安得不云尔乎?昔萧樊囚絷,韩彭葅醢,晁错受戮,周魏见辜。

    其余佐命立功之士,贾谊亚夫之徒,皆信命世之才,抱将相之具,而受小人之谗,并受祸败之辱,卒使怀才受谤,能不得展。

    彼二子之遐举,谁不为之痛心哉?陵先将军,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,徒失贵臣之意,刭身绝域之表。

    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。

    何谓不薄哉?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,适万乘之虏。

    遭时不遇,至于伏剑不顾;流离辛苦,几死朔北之野。

    丁年奉使,皓首而归;老母终堂,生妻去帷。

    此天下所希闻,古今所未有也。

    蛮貊之人,尚犹嘉子之节,况为天下之主乎?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,受千乘之赏。

    闻子之归,赐不过二百万,位不过典属国,无尺土之封,加子之勤。

    而妨功害能之臣,尽为万户侯;亲戚贪佞之类,悉为廊庙宰。

    子尚如此,陵复何望哉?且汉厚诛陵以不死,薄赏子以守节,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,此实难矣,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。

    陵虽孤恩,汉亦负德。

    昔人有言:“虽忠不烈,视死如归。

    ”陵诚能安,而主岂复能眷眷乎?男儿生以不成名,死则葬蛮夷中,谁复能屈身稽颡,还向北阙,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?愿足下勿复望陵。

      嗟乎子卿,夫复何言?相去万里,人绝路殊。

    生为别世之人,死为异域之鬼。

    长与足下生死辞矣。

    幸谢故人,勉事圣君。

    足下胤子无恙,勿以为念。

    努力自爱,时因北风,复惠德音。

    李陵顿首。

  • 南北朝:吴均

      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

    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

  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
      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

    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

    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。

      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,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

    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

    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

    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

    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
  • 唐代:杜甫

    有客乘舸自忠州,遣骑安置瀼西头。

    古堂本买藉疏豁,借汝迁居停宴游。

    云石荧荧高叶曙,风江飒飒乱帆秋。

    却为姻娅过逢地,许坐曾轩数散愁。

  • 唐代:王维

      近腊月下,景气和畅,故山殊可过。

    足下方温经,猥不敢相烦,辄便往山中,憩感配寺,与山僧饭讫而去。

      北涉玄灞,清月映郭。

    夜登华子冈,辋水沦涟,与月上下。

    寒山远火,明灭林外。

    深巷寒犬,吠声如豹。

    村墟夜舂,复与疏钟相间。

    此时独坐,僮仆静默,多思曩昔,携手赋诗,步仄径,临清流也。

      当待春中,草木蔓发,春山可望,轻鲦出水,白鸥矫翼,露湿青皋,麦陇朝雊,斯之不远,倘能从我游乎?非子天机清妙者,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。

    然是中有深趣矣!无忽。

    因驮黄檗人往,不一,山中人王维白。

  • 南北朝:丘迟

     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:无恙,幸甚,幸甚!将军勇冠三军,才为世出,弃燕雀之小志,慕鸿鹄以高翔!昔因机变化,遭遇明主,立功立事,开国称孤。

    朱轮华毂,拥旄万里,何其壮也!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,闻鸣镝而股战,对穹庐以屈膝,又何劣邪!  寻君去就之际,非有他故,直以不能内审诸己,外受流言,沈迷猖蹶,以至于此。

    圣朝赦罪责功,弃瑕录用,推赤心于天下,安反侧于万物。

    将军之所知,不假仆一二谈也。

    朱鲔涉血于友于,张绣剚刃於爱子,汉主不以为疑,魏君待之若旧。

   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,而勋重於当世!夫迷途知返,往哲是与,不远而复,先典攸高。

    主上屈法申恩,吞舟是漏;将军松柏不剪,亲戚安居,高台未倾,爱妾尚在;悠悠尔心,亦何可言!今功臣名将,雁行有序,佩紫怀黄,赞帷幄之谋,乘轺建节,奉疆埸之任,并刑马作誓,传之子孙。

    将军独靦颜借命,驱驰毡裘之长,宁不哀哉!  夫以慕容超之强,身送东市;姚泓之盛,面缚西都。

    故知霜露所均,不育异类;姬汉旧邦,无取杂种。

    北虏僭盗中原,多历年所,恶积祸盈,理至燋烂。

    况伪孽昏狡,自相夷戮,部落携离,酋豪猜贰。

    方当系颈蛮邸,悬首藁街,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,燕巢於飞幕之上,不亦惑乎?  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

    见故国之旗鼓,感平生于畴日,抚弦登陴,岂不怆悢! 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,吴子之泣西河,人之情也,将军独无情哉?想早励良规,自求多福。

      当今皇帝盛明,天下安乐。

    白环西献,楛矢东来;夜郎滇池,解辫请职;朝鲜昌海,蹶角受化。

    唯北狄野心,掘强沙塞之间,欲延岁月之命耳!中军临川殿下,明德茂亲,揔兹戎重,吊民洛汭,伐罪秦中,若遂不改,方思仆言。

    聊布往怀,君其详之。

    丘迟顿首。

  • 明代:宗臣

      数千里外,得长者时赐一书,以慰长想,即亦甚幸矣;何至更辱馈遗,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?书中情意甚殷,即长者之不忘老父,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。

      至以「上下 相孚,才德称位」语不才,则不才有深感焉。

    夫才德不称,固自知之矣;至於不孚之病,则尤不才为甚。

      且今之所谓孚者,何哉?日夕策马,候权者之门。

    门者故不入,则甘言媚词,作妇人状,袖金以私之。

    即门者持刺入,而主人又不即出见;立厩中仆马之间,恶气袭衣袖,即饥寒毒热不可忍,不去也 。

    抵暮,则前所受赠金者,出报客曰:「相公倦,谢客矣!客请明日来!」即明日, 又不敢不来。

    夜披衣坐,闻鸡鸣,即起盥栉,走马抵门;门者怒曰:「为谁?」则曰 :「昨日之客来。

    」则又怒曰:「何客之勤也?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?」客心耻之 ,强忍而与言曰:「亡奈何矣,姑容我入!」门者又得所赠金,则起而入之;又立向 所立厩中。

    幸主者出,南面召见,则惊走匍匐阶下。

    主者曰:「进!」则再拜,故迟不起; 起则上所上寿金。

    主者故不受,则固请。

    主者故固不受,则又固请,然後命吏纳之。

    则又再拜,又故迟不起;起则五六揖始出。

    出揖门者曰:「官人幸顾我,他日来,幸 无阻我也!」门者答揖。

    大喜奔出,马上遇所交识,即扬鞭语曰:「适自相公家来, 相公厚我,厚我!」且虚言状。

    即所交识,亦心畏相公厚之矣。

   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:「某也贤!某也贤!」闻者亦心许交赞之。

     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,长者谓仆能之乎?前所谓权门者,自岁时伏腊,一刺之外,即经年不往也。

    闲道经其门,则亦掩耳 闭目,跃马疾走过之,若有所追逐者,斯则仆之褊衷,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,仆则愈 益不顾也。

    每大言曰:「人生有命,吾惟有命,吾惟守分而已。

    」长者闻之,得无厌 其为迂乎?  乡园多故,不能不动客子之愁。

   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,则又令我怆然有感。

   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,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,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,幸宁心哉!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