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写景"类型的诗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鸟道几登顿,马蹄无暂闲。

    崎岖出长坂,合沓犹前山。

    石激水流处,天寒松色间。

    王程应未尽,且莫顾刀环。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塔势如涌出,孤高耸天宫。

    登临出世界,蹬道盘虚空。

    突兀压神州,峥嵘如鬼工。

    四角碍白日,七层摩苍穹。

    下窥指高鸟,俯听闻惊风。

    连山若波涛,奔走似朝东。

    青槐夹驰道,宫馆何玲珑。

    秋色从西来,苍然满关中。

    五陵北原上,万古青蒙蒙。

    净理了可悟,胜因夙所宗。

    誓将挂冠去,觉道资无穷。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匹马行将久,征途去转难。

    不知边地别,只讶客衣单。

    溪冷泉声苦,山空木叶干。

    莫言关塞极,云雪尚漫漫。

    古镇青山口,寒风落日时。

    岩峦鸟不过,冰雪马堪迟。

    出塞应无策,还家赖有期。

    东山足松桂,归去结茅茨。

    登顿驱征骑,栖迟愧宝刀。

    远行今若此,微禄果徒劳。

    绝坂水连下,群峰云共高。

    自堪成白首,何事一青袍。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十月河洲时,一看有归思。

    风飙生惨烈,雨雪暗天地。

    我辈今胡为?浩哉迷所至。

    缅怀当途者,济济居声位。

    邈然在云霄,宁肯更沦踬?周旋多燕乐,门馆列车骑。

    美人芙蓉姿,狭室兰麝气。

    金炉陈兽炭,谈笑正得意。

    岂论草泽中,有此枯槁士?我惭经济策,久欲甘弃置。

    君负纵横才,如何尚憔悴?长歌增郁怏,对酒不能醉。

    穷达自有时,夫子莫下泪。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相逢旅馆意多违,暮雪初晴候雁飞。

    主人酒尽君未醉,薄暮途遥归不归。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

    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

    六翮飘飖私自怜,一离京洛十余年。

    丈夫贫贱应未足,今日相逢无酒钱。

  • 唐代:钱起

    谷口春残黄鸟稀,辛夷花尽杏花飞。

    (谷口 一作:溪上)始怜幽竹山窗下,不改清阴待我归。

  • 宋代:朱熹

    纳湖诗筒连画卷,坐看复行吟。

    想像南湖水,秋来几许深。

    东渚小山幽桂丛,岁暮霭佳色。

    花落洞庭波,秋风渺何极!咏归桥绿涨平湖水,朱栏跨小桥。

    舞雩千载事,历历在今朝。

    船斋考盘虽在陆,滉漾水云深。

    正尔沧洲趣,难忘魏阙心。

    丽泽堂堂后林阴密,堂前湖水深。

    感君怀我意,千里梦相寻。

    兰涧光风浮碧涧,兰杜日猗猗。

    竟岁无人采,含薰祗自知。

    书楼君家一编书,不自圯上得。

    石室寄林端,时来玩幽赜。

    山斋藏书楼上头,读书楼下屋。

    怀哉千载心,俯仰数椽足。

    蒙轩先生湖海姿,蒙养今自閟。

    铭坐仰先贤,点画存彖系。

    石疏此竹下渠,漱彼涧中石。

    暮馆绕寒声,秋空动澄碧。

    卷云亭西山云气深,徙倚一舒 。

    浩荡忽搴开,为君展遐眺。

    柳堤渚华初出水,堤树亦成行。

    吟罢天津句, 风拂面凉。

    月榭月色三秋白,湖光四面平。

    与君凌倒景,上下极空明。

    濯清涉江采芙蓉,十反心无斁。

    不遇无极翁,深衷竟谁识?西屿朝吟东渚风,夕弄西屿月。

    人境谅非遥,湖山自幽绝。

    淙琤谷湖光湛不流,嵌窦亦潜注。

    倚杖忽琮琤,竹深无觅处。

    听雨舫彩舟停画桨,容与得欹眠。

    梦破蓬窗雨,寒声动一川。

    梅堤仙人冰雪姿,贞秀绝伦拟。

    驿使讵知闻,寻香问烟水。

    采菱舟湖平秋水碧,桂棹木兰舟。

    一曲菱歌晚,惊飞欲下鸥。

    南阜高丘复层观,何日去登临?一目长空尽,寒江列暮岑。

  • 宋代:朱熹

      登百丈山三里许,右俯绝壑,左控垂崖,垒石为磴,十余级乃得度。

    山之胜,盖自此始。

      循磴而东,即得小涧。

    石梁跨于其上。

    皆苍藤古木,虽盛夏亭午无暑气。

    水皆清澈,自高淙下,其声溅溅然。

    度石梁,循两崖曲折而上,得山门。

    小屋三间,不能容十许人,然前瞰涧水,后临石池,风来两峡间,终日不绝。

   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。

    度而北,蹑石梯,数级入庵。

    庵才老屋数间,卑庳迫隘,无足观。

    独其西阁为胜。

   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,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。

    自池而出,乃为前所谓小涧者。

    阁据其上流,当水石峻激相搏处,最为可玩。

    乃壁其后,无所睹。

    独夜卧其上,则枕席之下,终夕潺潺。

    久而益悲,为可爱耳。

     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,得石台。

    下临峭岸,深昧险绝。

    于林薄间东南望,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,投空下数十尺。

   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,目光烛之,璀璨夺目,不可正视。

    台当山西南缺,前揖芦山,一峰独秀出,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。

    日薄西山,余光横照,紫翠重迭,不可殚数。

    旦起下视,白云满川,如海波起伏。

    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,皆若飞浮来往。

    或涌或没,顷刻万变。

    台东径断,乡人凿石容磴以度,而作神祠于其东,水旱祷焉。

    畏险者或不敢度。

    然山之可观者,至是则亦穷矣。

      余与刘充父、平父、吕叔敬、表弟徐周宾游之。

    既皆赋诗以纪其胜,余又叙次其详如此。

    而其最可观者,石磴、小涧、山门、石台、西阁、瀑布也。

   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,呈同游诸君。

   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。

  • 宋代:朱熹

    昨夜扁舟雨一蓑,满江风浪夜如何?今朝试卷孤篷看,依旧青山绿树多。

    郁郁层峦夹岸青,春山绿水去无声。

    烟波一棹知何许?鶗鴃两山相对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