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写景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辛弃疾

    枕簟溪堂冷欲秋。

    断云依水晚来收。

    红莲相倚浑如醉,白鸟无言定自愁。

    书咄咄,且休休。

    一丘一壑也风流。

    不知筋力衰多少,但觉新来懒上楼。

  • 宋代:辛弃疾

    清溪奔快。

    不管青山碍。

    千里盘盘平世界。

    更著溪山襟带。

    古今陵谷茫茫。

    市朝往往耕桑。

    此地居然形胜,似曾小小兴亡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万顷风涛不记苏。

    雪晴江上麦千车。

    但令人饱我愁无。

    翠袖倚风萦柳絮,绛唇得酒烂樱珠。

    尊前呵手镊霜须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谁作桓伊三弄,惊破绿窗幽梦?新月与愁烟,满江天。

    欲去又还不去,明日落花飞絮。

    飞絮送行舟,水东流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船上看山如走马,倏忽过去数百群。

    前山槎牙忽变态,后岭杂沓如惊奔。

    仰看微径斜缭绕,上有行人高缥渺。

    舟中举手欲与言,孤帆南去如飞鸟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。

    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雨后春容清更丽。

    只有离人,幽恨终难洗。

    北固山前三面水。

    碧琼梳拥青螺髻。

    一纸乡书来万里。

    问我何年,真个成归计。

    白首送春拚一醉。

    东风吹破千行泪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《水经》云:“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。

    ”郦元以为下临深潭,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,声如洪钟。

    是说也,人常疑之。

    今以钟磬置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也,而况石乎!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,得双石于潭上,扣而聆之,南声函胡,北音清越,桴止响腾,余韵徐歇。

    自以为得之矣。

    然是说也,余尤疑之。

    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也,而此独以钟名,何哉?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,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,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,送之至湖口,因得观所谓石钟者。

    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,硿硿焉。

    余固笑而不信也。

    至莫夜月明,独与迈乘小舟,至绝壁下。

    大石侧立千尺,如猛兽奇鬼,森然欲搏人;而山上栖鹘,闻人声亦惊起,磔磔云霄间;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,或曰此鹳鹤也。

   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发于水上,噌吰如钟鼓不绝。

    舟人大恐。

    徐而察之,则山下皆石穴罅,不知其浅深,微波入焉,涵淡澎湃而为此也。

    舟回至两山间,将入港口,有大石当中流,可坐百人,空中而多窍,与风水相吞吐,有窾坎镗鞳之声,与向之噌吰者相应,如乐作焉。

    因笑谓迈曰:“汝识之乎?噌吰者,周景王之无射也;窾坎镗鞳者,魏庄子之歌钟也。

    古之人不余欺也!”  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郦元之所见闻,殆与余同,而言之不详;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,故莫能知;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。

    此世所以不传也。

  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,自以为得其实。

    余是以记之,盖叹郦元之简,而笑李渤之陋也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我梦扁舟浮震泽。

    雪浪摇空千顷白。

    觉来满眼是庐山,倚天无数开青壁。

    此生长接淅。

    与君同是江南客。

    梦中游,觉来清赏,同作飞梭掷。

    明日西风还挂席。

    唱我新词泪沾臆。

    灵均去后楚山空,澧阳兰芷无颜色。

    君才如梦得。

    武陵更在西南极。

    《竹枝词》,莫傜新唱,谁谓古今隔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古岸开青葑,新渠走碧流。

    会看光满万家楼。

    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。

    佳节连梅雨,馀生寄叶舟。

    只将菱角与鸡头。

    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