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写景"类型的诗

  • 元代:杨果

    碧湖湖上柳阴阴,人影澄波浸,常记年时欢花饮。

    到如今,西风吹断回文锦。

    羡他一对,鸳鸯飞去,残梦蓼花深。

  • 元代:乔吉

    半天风雨如秋。

    怪石於菟,老树钩娄,苔绣禅阶,尘黏诗壁,云湿经楼。

    琴调冷声闲虎丘,剑光寒影动龙湫。

    醉眼悠悠,千古恩仇。

    浪卷胥魂,山锁吴愁。

  • 元代:赵禹圭

    长江浩浩西来,水面云山,山上楼台。

    山水相连,楼台相对,天与安排。

    诗句成云山动色,酒杯倾天地忘怀。

    醉眼睁开,遥望蓬莱,一半儿云遮,一半儿烟霾。

  • 元代:张可久

    对青山强整乌纱。

    归雁横秋,倦客思家。

    翠袖殷勤,金杯错落,玉手琵琶。

    人老去西风白发,蝶愁来明日黄花。

    回首天涯,一抹斜阳,数点寒鸦。

  • 唐代:温庭筠

    千万恨,恨极在天涯。

    山月不知心里事,水风空落眼前花,摇曳碧云斜。

  • 元代:刘时中

    微风不定,幽香成径,红云十里波千顷。

    绮罗馨,管弦清,兰舟直入空明镜。

    碧天夜凉秋月冷。

    天,湖外影;湖,天上景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洛城春晚。

    垂杨乱掩红楼半。

    小池轻浪纹如篆。

    烛下花前,曾醉离歌宴。

    自惜风流云雨散。

    关山有限情无限。

    待君重见寻芳伴。

    为说相思、目断西楼燕。

  • 宋代:苏辙

    辙幼从子瞻读书,未尝一日相舍。

    既仕,将宦游四方,读韦苏州诗至“安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”,恻然感之,乃相约早退,为闲居之乐。

    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,留诗为别曰:“夜雨何时听萧瑟⑴?”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,复移守胶西⑶,而辙滞留于淮阳、济南⑷,不见者七年。

    熙宁十年二月,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,相从来徐留百余日。

    时宿于逍遥堂,追感前约,为二小诗记之。

    逍遥堂后千寻木,长送中宵风雨声。

    误喜对床寻旧约,不知漂泊在彭城。

    秋来东阁凉如水,客去山公醉似泥。

    困卧北窗呼不起,风吹松竹雨凄凄。

  • 宋代:苏辙

      江出西陵,始得平地,其流奔放肆大。

    南合沅、湘 ,北合汉沔,其势益张。

    至于赤壁之下,波流浸灌,与海相若。

   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,即其庐之西南为亭,以览观江流之胜,而余兄子瞻名之曰“快哉”。

      盖亭之所见,南北百里,东西一舍。

    涛澜汹涌,风云开阖。

   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,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。

    变化倏忽,动心骇目,不可久视。

   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,举目而足。

    西望武昌诸山,冈陵起伏,草木行列,烟消日出。

    渔夫樵父之舍,皆可指数。

    此其所以为“快哉”者也。

    至于长洲之滨,故城之墟。

    曹孟德、孙仲谋之所睥睨,周瑜、陆逊之所骋骛。

    其流风遗迹,亦足以称快世俗。

      昔楚襄王从宋玉、景差于兰台之宫,有风飒然至者,王披襟当之,曰:“快哉此风!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?”宋玉曰:“此独大王之雄风耳,庶人安得共之!”玉之言盖有讽焉。

    夫风无雌雄之异,而人有遇,不遇之变;楚王之所以为乐,与庶人之所以为忧,此则人之变也,而风何与焉?士生于世,使其中不自得,将何往而非病?使其中坦然,不以物伤性,将何适而非快?今张君不以谪为患,窃会计之余功,而自放山水之间,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。

   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;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,揖西山之白云 ,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!不然,连山绝壑,长林古木,振之以清风,照之以明月,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,乌睹其为快也哉! 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,赵郡苏辙记。

  • 宋代:袁去华

    夜来雨。

    赖倩得、东风吹住。

    海棠正妖娆处。

    且留取。

    悄庭户。

    试细听、莺啼燕语。

    分明共人愁绪。

    怕春去。

    佳树。

    翠阴初转午。

    重帘卷,乍睡起、寂寞看风絮。

    偷弹清泪寄烟波,见江头故人,为言憔悴如许。

    彩笺无数。

    去却寒暄,到了浑无定据。

    断肠落日千山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