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写景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徐玑

    戛戛秋蝉响似筝,听蝉闲傍柳边行。

    小溪清水平如镜,一叶飞来浪细生。

  • 宋代:钱惟演

    瘦玉萧萧伊水头,风宜清夜露宜秋。

    更教仙骥旁边立,尽是人间第一流。

  • 宋代:汪藻

    高柳蝉嘶,采菱歌断秋风起。

    晚云如髻。

    湖上山横翠。

    帘卷西楼,过雨凉生袂。

    天如水。

    画楼十二。

    有个人同倚。

  • 宋代:汪藻

    新月娟娟,夜寒江静山衔斗。

    起来搔首,梅影横窗瘦。

    好个霜天,闲却传杯手。

    君知否?乱鸦啼后,归兴浓于酒。

  • 南北朝:范云

    寒沙四面平,飞雪千里惊。

    风断阴山树,雾失交河城。

    朝驱左贤阵,夜薄休屠营。

    昔事前军幕,今逐嫖姚兵。

    失道刑既重,迟留法未轻。

    所赖今天子,汉道日休明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  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;其阴,济水东流。

    阳谷皆入汶,阴谷皆入济。

    当其南北分者,古长城也。

    最高日观峰,在长城南十五里。

    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,自京师乘风雪,历齐河、长清,穿泰山西北谷,越长城之限,至于泰安。

    是月丁未,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。

    四十五里,道皆砌石为磴,其级七千有余。

     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。

    中谷绕泰安城下,郦道元所谓环水也。

    余始循以入,道少半,越中岭,复循西谷,遂至其巅。

    古时登山,循东谷入,道有天门。

    东谷者,古谓之天门溪水,余所不至也。

   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,世皆谓之天门云。

    道中迷雾冰滑,磴几不可登。

    及既上,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;望晚日照城郭,汶水、徂徕如画,而半山居雾若带然。

      戊申晦,五鼓,与子颖坐日观亭,待日出。

    大风扬积雪击面。

   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。

   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,山也。

    极天云一线异色,须臾成五彩。

    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红光,动摇承之。

    或曰,此东海也。

    回视日观以西峰,或得日,或否,绛皓驳色,而皆若偻。

      亭西有岱祠,又有碧霞元君祠;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。

    是日,观道中石刻,自唐显庆以来,其远古刻尽漫失。

    僻不当道者,皆不及往。

      山多石,少土;石苍黑色,多平方,少圜。

    少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。

    冰雪,无瀑水,无鸟兽音迹。

   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,而雪与人膝齐。

      桐城姚鼐记。

  • 宋代:王雱

    露晞向晚,帘幕风轻,小院闲昼。

    翠迳莺来,惊下乱红铺绣。

    倚危墙,登高榭,海棠经雨胭脂透。

    算韶华,又因循过了,清明时候。

    倦游燕、风光满目,好景良辰,谁共携手。

    恨被榆钱,买断两眉长斗。

    忆高阳,人散后。

    落花流水仍依旧。

    这情怀,对东风、尽成消瘦。

  • 元代:虞集

    画堂红袖倚清酣,华发不胜簪。

    几回晚直金銮殿,东风软、花里停骖。

    书诏许传宫烛,轻罗初试朝衫。

    御沟冰泮水挼蓝。

    飞燕语呢喃。

    重重帘幕寒犹在,凭谁寄、银字泥缄。

    报道先生归也,杏花春雨江南。

  • 唐代:阎选

    江水沉沉帆影过,游鱼到晚透寒波。

    渡口双双飞白鸟,烟袅,芦花深处隐渔歌。

    扁舟短棹归兰浦,人去,萧萧竹径透青莎。

    深夜无风新雨歇,凉月,露迎珠颗入圆荷。

  • 清代:厉鹗

    瘦筇如唤登临去,江平雪晴风小。

    湿粉楼台,酽寒城阙,不见春红吹到。

    徽茫越峤,但半沍云根,半销沙草。

    为问鸥边,而今可有晋时棹?清愁几番自遣,故人稀笑语,相忆多少!寂寂寥寥,朝朝暮暮,吟得梅花俱恼。

    将花插帽,向第一峰头,倚空长啸。

    忽展斜阳,玉龙天际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