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写景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谢逸

    柳絮风轻,梨花雨细。

    春阴院落帘垂地。

    碧溪影里小桥横,青帘市上孤烟起。

    镜约关情,琴心破睡。

    轻寒漠漠侵鸳被。

    酒醒霞散脸边红,梦回山蹙眉间翠。

  • 宋代:谢逸

    杏花村馆酒旗风。

    水溶溶。

    扬残红。

    野渡舟横,杨柳绿阴浓。

    望断江南山色远,人不见,草连空。

    夕阳楼外晚烟笼。

    粉香融。

    淡眉峰。

    记得年时,相见画屏中。

    只有关山今夜月,千里外,素光同。

  • 宋代:谢逸

    楝花飘砌。

    蔌蔌清香细。

    梅雨过,萍风起。

    情随湘水远,梦绕吴峰翠。

    琴书倦,鹧鸪唤起南窗睡。

    密意无人寄。

    幽恨凭谁洗。

    修竹畔,疏帘里。

    歌余尘拂扇,舞罢风掀袂。

    人散后,一钩淡月天如水。

  • 明代:袁宏道

     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,由庄至颠,可二十余里。

     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,峭削者鲜迂曲;貌古则鲜妍不足,骨大则玲珑绝少,以至山高水乏,石峻毛枯:凡此皆山之病。

      天目盈山皆壑,飞流淙淙,若万匹缟,一绝也。

    石色苍润,石骨奥巧,石径曲折,石壁竦峭,二绝也。

    虽幽谷县岩,庵宇皆精,三绝也。

    余耳不喜雷,而天目雷声甚小,听之若婴儿声,四绝也。

    晓起看云,在绝壑下,白净如绵,奔腾如浪,尽大地作琉璃海,诸山尖出云上若萍,五绝也。

    然云变态最不常,其观奇甚,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。

    山树大者,几四十围,松形如盖,高不逾数尺,一株直万余钱,六绝也。

    头茶之香者,远胜龙井,笋味类绍兴破塘,而清远过之,七绝也。

    余谓大江之南,修真栖隐之地,无逾此者,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。

      宿幻住之次日,晨起看云,巳后登绝顶,晚宿高峰死关。

    次日,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。

    数日晴霁甚,山僧以为异,下山率相贺。

    山中僧四百余人,执礼甚恭,争以饭相劝。

    临行,诸僧进曰: “荒山僻小,不足当巨目,奈何?”余曰:“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,山僧不劳过谦,某亦不敢面誉。

    ”因大笑而别。

  • 明代:袁宏道

    湘山晴色远微微,尽日江头独醉归。

    不见两关传露布,尚闻三殿未垂衣。

    边筹自古无中下,朝论于今有是非。

    日暮平沙秋草乱,一双白鸟避人飞。

  • 明代:袁宏道

      燕地寒,花朝节后,余寒犹厉。

    冻风时作,作则飞沙走砾。

    局促一室之内,欲出不得。

    每冒风驰行,未百步辄返。

      廿二日天稍和,偕数友出东直,至满井。

    高柳夹堤,土膏微润,一望空阔,若脱笼之鹄。

    于时冰皮始解,波色乍明,鳞浪层层,清澈见底,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。

    山峦为晴雪所洗,娟然如拭,鲜妍明媚,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。

    柳条将舒未舒,柔梢披风,麦田浅鬣寸许。

    游人虽未盛,泉而茗者,罍而歌者,红装而蹇者,亦时时有。

    风力虽尚劲,然徒步则汗出浃背。

    凡曝沙之鸟,呷浪之鳞,悠然自得,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。

   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,而城居者未之知也。

     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,惟此官也。

    而此地适与余近,余之游将自此始,恶能无纪?己亥之二月也。

  • 宋代:王禹偁

    苇篷疏薄漏斜阳,半日孤吟未过江。

    唯有鹭鹚知我意,时时翘足对船窗。

  • 宋代:王禹偁

    两株桃杏映篱斜,妆点商山副使家。

    何事春风容不得,和莺吹折数枝花。

    春云如兽复如禽,日照风吹浅又深。

    谁道无心便容与,亦同翻覆小人心。

  • 宋代:王禹偁

    马穿山径菊初黄,信马悠悠野兴长。

    万壑有声含晚籁,数峰无语立斜阳。

    棠梨叶落胭脂色,荞麦花开白雪香。

    何事吟余忽惆怅,村桥原树似吾乡。

  • 宋代:汪莘

    野店残冬。

    绿酒春浓。

    念如今、此意谁同。

    溪光不尽,山翠无穷。

    有几枝梅,几竿竹,几株松。

    篮举乘兴,薄暮疏钟。

    望孤村、斜日匆匆。

    夜窗雪阵,晓枕云峰。

    便拥渔蓑,顶渔笠,作渔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