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哲理"类型的诗

  • 两汉:贾谊

     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,有鵩飞入谊舍。

    鵩似鸮,不祥鸟也。

    谊即以谪居长沙,长沙卑湿,谊自伤悼,以为寿不得长,乃为赋以自广也。

    其辞曰:  单阏之岁兮,四月孟夏,庚子日斜兮,鵩集予舍。

    止于坐隅兮,貌甚闲暇。

    异物来萃兮,私怪其故。

    发书占之兮,谶言其度,曰:“野鸟入室兮,主人将去。

    ”请问于鵩兮:“予去何之?吉乎告我,凶言其灾。

    淹速之度兮,语予其期。

    ”鵩乃叹息,举首奋翼;口不能言,请对以臆:   “万物变化兮,固无休息。

    斡流而迁兮,或推而还。

    形气转续兮,变化而蟺。

    沕穆无穷兮,胡可胜言!祸兮福所依,福兮祸所伏;忧喜聚门兮,吉凶同域。

    彼吴强大兮,夫差以败;越栖会稽兮,勾践霸世。

    斯游遂成兮,卒被五刑;傅说胥靡兮,乃相武丁。

    夫祸之与福兮,何异纠纆;命不可说兮,孰知其极!水激则旱兮,矢激则远;万物回薄兮,振荡相转。

    云蒸雨降兮,纠错相纷;大钧播物兮,坱圠无垠。

    天不可预虑兮,道不可预谋;迟速有命兮,焉识其时。

      且夫天地为炉兮,造化为工;阴阳为炭兮,万物为铜。

    合散消息兮,安有常则?千变万化兮,未始有极,忽然为人兮,何足控抟;化为异物兮,又何足患!小智自私兮,贱彼贵我;达人大观兮,物无不可。

    贪夫殉财兮,烈士殉名。

    夸者死权兮,品庶每生。

    怵迫之徒兮,或趋西东;大人不曲兮,意变齐同。

    愚士系俗兮,窘若囚拘;至人遗物兮,独与道俱。

    众人惑惑兮,好恶积亿;真人恬漠兮,独与道息。

    释智遗形兮,超然自丧;寥廓忽荒兮,与道翱翔。

    乘流则逝兮,得坻则止;纵躯委命兮,不私与己。

    其生兮若浮,其死兮若休;澹乎若深渊止之静,泛乎若不系之舟。

    不以生故自宝兮,养空而浮;德人无累兮,知命不忧。

    细故蒂芥兮,何足以疑!”

  • 唐代:李绅

    假金方用真金镀,若是真金不镀金。

    十载长安得一第,何须空腹用高心。

  • 两汉:曹操

    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

    螣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

    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

    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
    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;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

    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  • 唐代:冯道

    穷达皆由命,何劳发叹声。

    但知行好事,莫要问前程。

    冬去冰须泮,春来草自生。

    请君观此理,天道甚分明。

  • 宋代:苏麟

    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为春。

  • 明代:江盈科

    有医者, 自称善外科。

    一裨将阵回,中流矢,深入膜,延使治。

    乃持并州剪,剪去矢官,跪而请酬。

    裨将曰:“镞在膜内须亟治。

    ”医曰:“此内科之事,不意并责我。

    ”裨将曰:“呜呼,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。

  • 明代:江盈科

    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,仕于南方,席上啖菱,并壳入口。

    或曰:“食菱须去壳。

    ”其人自护所短,曰:“我非不知,并壳者,欲以去热也。

    ”问者曰:“北土亦有此物否?”答曰:“前山后山,何地不有?” 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,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。

  • 清代:顾太清

    新秋逢闰,鹊桥重驾,两度人间乞巧。

    栏干斜转玉绳低,问乞得、天机多少?闺中女伴、天边佳会,多事纷纷祈祷。

    神仙之说本虚无,便是有、也应年老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:“孤将有大志于齐,吾将许越成,而无拂吾虑。

    若越既改,吾又何求?若其不改,反行,吾振旅焉。

    ”申胥谏曰:“不可许也。

    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,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。

    大夫种勇而善谋,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,以得其志。

    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,故婉约其辞,以从逸王志,使淫乐于诸夏之国,以自伤也。

    使吾甲兵钝弊,民人离落,而日以憔悴,然后安受吾烬。

    夫越王好信以爱民,四方归之,年谷时熟,日长炎炎,及吾犹可以战也。

    为虺弗摧,为蛇将若何?”吴王曰:“大夫奚隆于越?越曾足以为大虞乎?若无越,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?”乃许之成。

      将盟,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:“以盟为有益乎?前盟口血未乾,足以结信矣。

    以盟为无益乎?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,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。

    ”吴王乃许之,荒成不盟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郑子产有疾。

    谓子大叔曰:“我死,子必为政。

   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,其次莫如猛。

    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,故鲜死焉。

    水懦弱,民狎而玩之,则多死焉,故宽难。

    ”疾数月而卒。

      大叔为政,不忍猛而宽。

    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。

    大叔悔之,曰:“吾早从夫子,不及此。

    ”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,尽杀之,盗少止。

      仲尼曰:“善哉!政宽则民慢,慢则纠之以猛。

    猛则民残,残则施之以宽。

    宽以济猛;猛以济宽,政是以和。

    ”《诗》曰:‘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;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

    ’施之以宽也。

    ‘毋从诡随,以谨无良;式遏寇虐,惨不畏明。

    ’纠之以猛也。

    ‘柔远能迩,以定我王。

    ’平之以和也。

    又曰:‘不竞不絿,不刚不柔,布政优优,百禄是遒。

    ’和之至也。

    ”  及子产卒,仲尼闻之,出涕曰:“古之遗爱也。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