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山水"类型的诗

  • 唐代:项斯

    青枥林深亦有人,一渠流水数家分。

    山当日午回峰影,草带泥痕过鹿群。

    蒸茗气从茅舍出,缲丝声隔竹篱闻。

    行逢卖药归来客,不惜相随入岛云。

  • 元代:吴西逸

    系门前柳影兰舟,烟满吟蓑,风漾闲钩。

    石上云生,山间树老,桥外霞收。

    玩青史低头袖手,问红尘缄口回头。

    醉月悠悠,漱石休休,水可陶情,花可融愁。

  • 清代:徐灿

    雨窗闲话,叹浮生何必,是今非昨。

    几遍青山酬对好,依旧黛眉当阁。

    洒道轮香,润花杯满,不似前秋恶。

    绣帘才卷,一楼空翠回薄。

    拟泛烟中片叶,但两湖佳处,任风吹泊。

    山水清音听未了,隐岸玉筝金索。

    头上催诗,枕边滴梦,谩惜瑶卮落。

    相看不厌,两高天际孤削。

  • 唐代:李珣

    古庙依青嶂,行宫枕碧流。

    水声山色锁妆楼。

    往事思悠悠。

    云雨朝还暮,烟花春复秋。

    啼猿何必近孤舟。

    行客自多愁。

  • 清代:吴伟业

    一尺过江山,万点长淮树。

    石上水潺潺,流入青溪去。

    六月北风寒,落叶无朝暮。

    度樾与穿云,林黑行人顾。

  • 明代:袁宏道

     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,其山无高岩邃壑,独以近城,故箫鼓楼船,无日无之。

    凡月之夜,花之晨,雪之夕,游人往来,纷错如织,而中秋为尤胜。

      每至是日,倾城阖户,连臂而至。

    衣冠士女,下迨蔀屋,莫不靓妆丽服,重茵累席,置酒交衢间。

   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,栉比如鳞,檀板丘积,樽罍云泻,远而望之,如雁落平沙,霞铺江上,雷辊电霍,无得而状。

      布席之初,唱者千百,声若聚蚊,不可辨识。

    分曹部署,竟以歌喉相斗,雅俗既陈,妍媸自别。

   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,得数十人而已;已而明月浮空,石光如练,一切瓦釜,寂然停声,属而和者,才三四辈;一箫,一寸管,一人缓板而歌,竹肉相发,清声亮彻,听者魂销。

    比至夜深,月影横斜,荇藻凌乱,则箫板亦不复用;一夫登场,四座屏息,音若细发,响彻云际,每度一字,几尽一刻,飞鸟为之徘徊,壮士听而下泪矣。

      剑泉深不可测,飞岩如削。

   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,峦壑竞秀,最可觞客。

   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,不堪久坐耳。

    文昌阁亦佳,晚树尤可观。

   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,空旷无际,仅虞山一点在望,堂废已久,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,欲祠韦苏州、白乐天诸公于其中;而病寻作,余既乞归,恐进之之兴亦阑矣。

    山川兴废,信有时哉!   吏吴两载,登虎丘者六。

    最后与江进之、方子公同登,迟月生公石上。

    歌者闻令来,皆避匿去。

    余因谓进之曰:“甚矣,乌纱之横,皂隶之俗哉!他日去官,有不听曲此石上者,如月!”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。

    虎丘之月,不知尚识余言否耶?

  • 南北朝:谢朓

    徘徊恋京邑,踯躅躧曾阿。

    陵高墀阙近,眺迥风云多。

    荆吴阻山岫,江海含澜波。

    归飞无羽翼,其如别离何。

  • 南北朝:谢朓

    灞涘望长安,河阳视京县。

    白日丽飞甍,参差皆可见。

    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。

    喧鸟覆春洲,杂英满芳甸。

    去矣方滞淫,怀哉罢欢宴。

    佳期怅何许,泪下如流霰。

    有情知望乡,谁能鬒不变?

  • 南北朝:谢灵运

    猿鸣诚知曙,谷幽光未显。

    岩下云方合,花上露犹泫。

    逶迤傍隈隩,迢递陟陉岘。

    过涧既厉急,登栈亦陵缅。

    川渚屡径复,乘流玩回转。

    苹萍泛沉深,菰蒲冒清浅。

    企石挹飞泉,攀林摘叶卷。

    想见山阿人,薜萝若在眼。

    握兰勤徒结,折麻心莫展。

    情用赏为美,事昧竟谁辨?观此遗物虑,一悟得所遣。

  • 南北朝:谢灵运

    羁心积秋晨,晨积展游眺。

    孤客伤逝湍,徒旅苦奔峭。

    石浅水潺湲,日落山照曜。

    荒林纷沃若,哀禽相叫啸。

    遭物悼迁斥,存期得要妙。

    既秉上皇心,岂屑末代诮。

    目睹严子濑,想属任公钓。

    谁谓古今殊,异代可同调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