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山水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周邦彦

    晴岚低楚甸,暖回雁翼,阵势起平沙。

    骤惊春在眼,借问何时,委曲到山家。

    涂香晕色,盛粉饰、争作妍华。

    千万丝、陌头杨柳,渐渐可藏鸦。

    堪嗟。

    清江东注,画舸西流,指长安日下。

    愁宴阑、风翻旗尾,潮溅乌纱。

    今宵正对初弦月,傍水驿、深舣蒹葭。

    沉恨处,时时自剔灯花。

  • 唐代:张祜

    山色远含空,苍茫泽国东。

    海明先见日,江白迥闻风。

    鸟道高原去,人烟小径通。

    那知旧遗逸,不在五湖中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画图曾识零陵郡,今日方知画不如。

    城郭恰临潇水上,山川犹是柳侯余。

    驿亭幽绝堪垂钓,岩石虚明可读书。

    欲买愚溪三亩地,手拈茅栋竟移居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环滁皆山也。

    其西南诸峰,林壑尤美,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。

    山行六七里,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酿泉也。

    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

    作亭者谁?山之僧智仙也。

    名之者谁?太守自谓也。

  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,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高,故自号曰醉翁也。

    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
    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

    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,云归而岩穴暝,晦明变化者,山间之朝暮也。

    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

    朝而往,暮而归,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也。

      至于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,前者呼,后者应,伛偻提携,往来而不绝者,滁人游也。

    临溪而渔,溪深而鱼肥。

    酿泉为酒,泉香而酒洌;山肴野蔌,杂然而前陈者,太守宴也。

    宴酣之乐,非丝非竹,射者中,弈者胜,觥筹交错,起坐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。

    苍颜白发,颓然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。

      已而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,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

    树林阴翳,鸣声上下,游人去而禽鸟乐也。

  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,而不知人之乐;人知从太守游而乐,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

    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

    太守谓谁?庐陵欧阳修也。

  • 宋代:王安石

    北山输绿涨横陂,直堑回塘滟滟时。

    细数落花因坐久,缓寻芳草得归迟。

  • 宋代:王安石

    江北秋阴一半开,晚云含雨却低回。

    青山缭绕疑无路,忽见千帆隐映来。

  • 宋代:王安石

    平岸小桥千嶂抱。

    柔蓝一水萦花草。

    茅屋数间窗窈窕。

    尘不到。

    时时自有春风扫。

    午枕觉来闻语鸟。

    欹眠似听朝鸡早。

    忽忆故人今总老。

    贪梦好。

    茫然忘了邯郸道。

  • 唐代:韩愈

    苍苍森八桂,兹地在湘南。

    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篸。

    户多输翠羽,家自种黄甘。

    远胜登仙去,飞鸾不假骖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谪弃殊隐沦,登陟非远郊。

    所怀缓伊郁,讵欲肩夷巢。

    高岩瞰清江,幽窟潜神蛟。

    开旷延阳景,回薄攒林梢。

    西亭构其巅,反宇临呀庨。

    背瞻星辰兴,下见云雨交。

    惜非吾乡土,得以荫菁茆。

    羁贯去江介,世仕尚函崤。

    故墅即沣川,数亩均肥硗。

    台馆集荒丘,池塘疏沈坳。

    会有圭组恋,遂贻山林嘲。

    薄躯信无庸,锁屑剧斗筲。

    囚居固其宜,厚羞久已包。

    庭除植蓬艾,隟牖悬蟏蛸。

    所赖山水客,扁舟柱长梢。

    挹流敌清觞,掇野代嘉肴。

    适道有高言,取乐非弦匏。

    逍遥屏幽昧,澹薄辞喧呶。

    晨鸡不余欺,风雨闻嘐嘐。

    再期永日闲,提挈移中庖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  得西山后八日,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,又得钴鉧潭。

    西二十五步,当湍而浚者为鱼梁。

    梁之上有丘焉,生竹树。

    其石之突怒偃蹇,负土而出,争为奇状者,殆不可数。

   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,若牛马之饮于溪;其冲然角列而上者,若熊罴之登于山。

      丘之小不能一亩,可以笼而有之。

    问其主,曰:“唐氏之弃地,货而不售。

    ”问其价,曰:“止四百。

    ”余怜而售之。

    李深源、元克己时同游,皆大喜,出自意外。

    即更取器用,铲刈秽草,伐去恶木,烈火而焚之。

    嘉木立,美竹露,奇石显。

    由其中以望,则山之高,云之浮,溪之流,鸟兽之遨游,举熙熙然回巧献技,以效兹丘之下。

    枕席而卧,则清泠之状与目谋,瀯瀯之声与耳谋,悠然而虚者与神谋,渊然而静者与心谋。

   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,虽古好事之士,或未能至焉。

      噫!以兹丘之胜,致之沣、镐、鄠、杜,则贵游之士争买者,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。

    今弃是州也,农夫渔父,过而陋之,贾四百,连岁不能售。

    而我与深源、克己独喜得之,是其果有遭乎!书于石,所以贺兹丘之遭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