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品格"类型的诗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栾盈出奔楚。

    宣子杀羊舌虎,囚叔向。

    人谓叔向曰:“子离于罪,其为不知乎?”叔向曰:“与其死亡若何?诗曰:‘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。

    ’知也。

    ”  乐王鲋见叔向曰:“吾为子请。

    ”叔向弗应,出不拜。

    其人皆咎叔向。

    叔向曰:“必祁大夫。

    ”室老闻之曰:“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,求赦吾子,吾子不许;祁大夫所不能也,而曰必由之。

    何也?”叔向曰:“乐王鲋从君者也,何能行?祁大夫外举不弃仇,内举不失亲,其独遗我乎?诗曰:‘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

    ’夫子,觉者也。

    ” 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。

    对曰:“不弃其亲,其有焉。

    ”  于是祁奚老矣,闻之,乘驲而见宣子,曰:“《诗》曰:‘惠我无疆,子孙保之。

    ’《书》曰:‘圣有谟勋,明征定保。

    ’夫谋而鲜过,惠训不倦者,叔向有焉,社稷之固也。

    犹将十世宥之,以劝能者。

    今壹不免其身,以弃社稷,不亦惑乎?鲧殛而禹兴;伊尹放大甲而相之,卒无怨色;管蔡为戮,周公右王。

    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?子为善,谁敢不勉,多杀何为?”宣子说,与之乘,以言诸公而免之。

    不见叔向而归,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。

  • 唐代:李贺

    腊月草根甜,天街雪似盐。

    未知口硬软,先拟蒺藜衔。

  • 宋代:林逋

    湖上青山对结庐,坟头秋色亦萧疏。

    茂陵他日求遗稿,犹喜曾无封禅书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几共查梨到雪霜,一经题品便生光,木奴何处避雌黄。

    北客有来初未识,南金无价喜新尝,含滋嚼句齿牙香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归心正似三春草。

    试著莱衣小。

    橘怀几日向翁开。

    怀祖已瞋文度、不归来。

    禅心已断人间爱。

    只有平交在。

    笑论瓜葛一枰同。

    看取灵光新赋、有家风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轻肌弱骨散幽葩,更将金蕊泛流霞。

    欲知却老延龄药,百草摧时始起花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马趁香微路远,沙笼月淡烟斜。

    渡波清彻映妍华。

    倒绿枝寒凤挂。

    挂凤寒枝绿倒,华妍映彻清波。

    渡斜烟淡月笼沙。

    远路微香趁马。

  • 明代:陆容

    不种闲花,池亭畔、几竿修竹。

    相映带、一泓流水,森寒洁绿。

    风动仙人鸣佩遂,雨余净女添膏沐。

    未成林,难望凤来栖,聊医俗。

    问华胄,名淇澳。

    寻苗裔,湘江曲。

    性孤高似柏,阿娇金屋。

    坐荫从容烦暑退,清心恍惚微香触。

    历冰霜、不变好风姿,温如玉。

  • 唐代:李白

    野竹攒石生,含烟映江岛。

    翠色落波深,虚声带寒早。

    龙吟曾未听,凤曲吹应好。

    不学蒲柳凋,贞心尝自保。

  • 清代:方苞

      孙奇逢,字启泰,号钟元,北直容城入也。

    少倜傥,好奇节,而内行笃修;负经世之略,常欲赫然著功烈,而不可强以仕。

    先是,高攀龙、顾宪成讲学东林,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。

    及天启初,逆奄魏忠贤得政,叨秽者争出其门,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。

    由是杨涟、左光斗、魏大中、周顺昌、缪昌期次第死厂狱,祸及亲党。

    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、张果中倾身为之,诸公卒赖以归骨,世所传“范阳三烈士”也。

      方是时,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、辽,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。

    奇逢密上书承宗,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。

    忠贤大惧,绕御床而泣,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。

    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。

  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,不起,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,使元仪先之,奇逢亦不应也。

   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,容城危困,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,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,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,而弦歌不辍。

      入国朝,以国子祭酒征,有司敦趣,卒固辞。

    移居新安,既而渡河,止苏门百泉。

    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,逆率子弟躬耕,四方来学,愿留者,亦授田使耕,所居遂成聚。

     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,以象山、阳明为宗,及晚年,乃更和通朱子之说。

    其治身务自刻砥,执亲之丧,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。

    人无贤愚,苟问学,必开以性之所近,使自力于庸行。

    其与人无町畦,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,必以诚意接之,用此名在天下,而人无忌嫉者。

    方杨、左在难,众皆为奇逢危,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,夙重奇逢质行,无不阴为之地者。

    鼎革后,诸公必欲强起奇逢,平凉胡廷佐曰:“人各有志,彼自乐处隐就闲,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?”居夏峰二十有五年,卒,年九十有二。

      河南北学者,岁时奉祀百泉书院,而容城与刘因、杨继盛同祀,保定与孙文正承宗、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,天下无知与不知,皆称曰夏峰先生。

      赞曰: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,征君尝语人曰:“吾始自分与杨、左诸贤同命,及涉乱离,可以犯死者数矣,而终无恙,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。

    ”征君论学之书甚具,其质行,学者谱焉,兹故不论,而独著其荦荦大者。

    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,先生力辞不就,众皆惜之,而少师再用再黜,讫无成功,《易》所谓“介于石,不终日”者,其殆庶几耶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