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寓理"类型的诗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。

    其母曰:“汝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

    ”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

    妻止之曰:“特与婴儿戏耳。

    ”曾子曰:“婴儿非与戏也。

    婴儿非有知也,待父母而学者也,听父母之教。

    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。

    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

    ”遂烹彘也。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  扁鹊见蔡桓公,立有间,扁鹊曰:“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

    ”桓侯曰:“寡人无疾。

    ”扁鹊出,桓侯曰: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!”  居十日,扁鹊复见,曰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

    ”桓侯不应。

    扁鹊出,桓侯又不悦。

      居十日,扁鹊复见,曰:“君之病在肠胃,不治将益深。

    ”桓侯又不应。

    扁鹊出,桓侯又不悦。

      居十日,扁鹊望桓侯而还走。

    桓侯故使人问之,扁鹊曰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针石之所及也;在肠胃,火齐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。

    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

    ”  居五日,桓侯体痛,使人索扁鹊,已逃秦矣。

    桓侯遂死。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

   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

    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

  • 南北朝:刘义庆

      陈元方年十一时,候袁公。

    袁公问曰:“贤家君在太丘,远近称之,何所履行?”元方曰:“老父在太丘,强者绥之以德,弱者抚之以仁,恣其所安,久而益敬。

    ”袁公曰:“孤往者尝为邺令,正行此事。

    不知卿家君法孤,孤法卿父?”元方曰:“周公、孔子异世而出,周旋动静,万里如一。

    周公不师孔子,孔子亦不师周公。

  • 唐代:张九龄

    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

    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

    谁知林栖者,闻风坐相悦。

    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。

    幽人归独卧,滞虑洗孤清。

    持此谢高鸟,因之传远情。

    日夕怀空意,人谁感至精?飞沉理自隔,何所慰吾诚?鱼游乐深池,鸟栖欲高枝。

    嗟尔蜉蝣羽,薨薨亦何为。

    有生岂不化,所感奚若斯。

    神理日微灭,吾心安得知。

    浩叹杨朱子,徒然泣路岐。

    孤鸿海上来,池潢不敢顾。

    侧见双翠鸟,巢在三珠树。

    矫矫珍木巅,得无金丸惧?美服患人指,高明逼神恶?今我游冥冥,弋者何所慕!吴越数千里,梦寐今夕见。

    形骸非我亲,衾枕即乡县。

    化蝶犹不识,川鱼安可羡。

    海上有仙山,归期觉神变。

    西日下山隐,北风乘夕流。

    燕雀感昏旦,檐楹呼匹俦。

    鸿鹄虽自远,哀音非所求。

    贵人弃疵贱,下士尝殷忧。

    众情累外物,恕己忘内修。

    感叹长如此,使我心悠悠。

    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。

    岂伊地气暖,自有岁寒心⑿。

    可以荐嘉客⒀,奈何阻重深。

    运命唯所遇,循环不可寻。

    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。

    永日徒离忧,临风怀蹇修。

    美人何处所,孤客空悠悠。

    青鸟跂不至,朱鳖谁云浮。

    夜分起踯躅,时逝曷淹留。

    抱影吟中夜,谁闻此叹息。

    美人适异方,庭树含幽色。

    白云愁不见,沧海飞无翼。

    凤凰一朝来,竹花斯可食。

    汉上有游女,求思安可得。

    袖中一札书,欲寄双飞翼。

    冥冥愁不见,耿耿徒缄忆。

    紫兰秀空蹊,皓露夺幽色。

    馨香岁欲晚,感叹情何极。

    白云在南山,日暮长太息。

    我有异乡忆,宛在云溶溶。

    凭此目不觏,要之心所钟。

    但欲附高鸟,安敢攀飞龙。

    至精无感遇,悲惋填心胸。

    归来扣寂寞,人愿天岂从?闭门迹群化,凭林结所思。

    啸叹此寒木,畴昔乃芳蕤。

    朝阳凤安在,日暮蝉独悲。

    浩思极中夜,深嗟欲待谁。

    所怀诚已矣,既往不可追。

    鼎食非吾事,云仙尝我期。

    胡越方杳杳,车马何迟迟。

    天壤一何异,幽嘿卧帘帷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夏四月,取郜大鼎于宋,纳于大庙,非礼也。

      臧哀伯谏曰:“君人者,将昭德塞违,以临照百官;犹惧或失之,故昭令德以示子孙。

    是以清庙茅屋,大路越席,大羹不致,粢食不凿,昭其俭也;衮冕黻珽,带裳幅舄,衡紞纮綖,昭其度也;藻率鞞鞛,鞶厉游缨,昭其数也;火龙黼黻,昭其文也;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;钖鸾和铃,昭其声也;三辰旂旗,昭其明也。

    夫德,俭而有度,登降有数。

    文物以纪之,声明以发之,以临照百官,百官于是乎戒惧,而不敢易纪律。

    今灭德立违,而置其赂器于大庙,以明示百官。

    百官象之,其又何诛焉?国家之败,由官邪也;官之失德,宠赂章也。

    郜鼎在庙,章孰甚焉?武王克商,迁九鼎于雒邑,义士犹或非之,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。

    其若之何?”公不听。

  • 唐代:韩愈

      我思古人,伊郑之侨。

    以礼相国,人未安其教;游于乡之校,众口嚣嚣。

    或谓子产:“毁乡校则止。

    ”曰:“何患焉?可以成美。

    夫岂多言,亦各其志:善也吾行,不善吾避;维善维否,我于此视。

    川不可防,言不可弭。

    下塞上聋,邦其倾矣。

    ”既乡校不毁,而郑国以理。

      在周之兴,养老乞言;及其已衰,谤者使监。

    成败之迹,昭哉可观。

      维是子产,执政之式。

    维其不遇,化止一国。

    诚率此道,相天下君;交畅旁达,施及无垠,於虖!四海所以不理,有君无臣。

    谁其嗣之?我思古人!

  • 唐代:韩愈

      龙嘘气成云,云固弗灵于龙也。

    然龙乘是气,茫洋穷乎玄间,薄日月,伏光景,感震电,神变化,水下土,汩陵谷,云亦灵怪矣哉!  云,龙之所能使为灵也;若龙之灵,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。

    然龙弗得云,无以神其灵矣。

    失其所凭依,信不可欤 !  异哉!其所凭依,乃其所自为也。

    《易》曰:“云从龙。

    ”既曰:龙,云从之矣。

  • 唐代:韩愈

      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

    重以周,故不怠;轻以约,故人乐为善。

      闻古之人有舜者,其为人也,仁义人也。

    求其所以为舜者,责于己曰:“彼,人也;予,人也。

    彼能是,而我乃不能是!”早夜以思,去其不如舜者,就其如舜者。

   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,其为人也,多才与艺人也。

   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,责于己曰:“彼,人也;予,人也。

    彼能是,而我乃不能是!”早夜以思,去其不如周公者,就其如周公者。

    舜,大圣人也,后世无及焉;周公,大圣人也,后世无及焉。

    是人也,乃曰:“不如舜,不如周公,吾之病也。

    ”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!其于人也,曰:“彼人也,能有是,是足为良人矣;能善是,是足为艺人矣。

    ”取其一,不责其二;即其新,不究其旧: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。

    一善易修也,一艺易能也,其于人也,乃曰:“能有是,是亦足矣。

    ”曰:“能善是,是亦足矣。

    ”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?  今之君子则不然。

    其责人也详,其待己也廉。

    详,故人难于为善;廉,故自取也少。

    己未有善,曰:“我善是,是亦足矣。

    ”己未有能,曰:“我能是,是亦足矣。

    ”外以欺于人,内以欺于心,未少有得而止矣,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?  其于人也,曰:“彼虽能是,其人不足称也;彼虽善是,其用不足称也。

    ”举其一,不计其十;究其旧,不图其新: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。

   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? 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,而以圣人望于人,吾未见其尊己也。

      虽然,为是者,有本有原,怠与忌之谓也。

    怠者不能修,而忌者畏人修。

    吾尝试之矣,尝试语于众曰:“某良士,某良士。

    ”其应者,必其人之与也;不然,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;不然,则其畏也。

    不若是,强者必怒于言,懦者必怒于色矣。

    又尝语于众曰:“某非良士,某非良士。

    ”其不应者,必其人之与也,不然,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,不然,则其畏也。

    不若是,强者必说于言,懦者必说于色矣。

      是故事修而谤兴,德高而毁来。

    呜呼!士之处此世,而望名誉之光,道德之行,难已!  将有作于上者,得吾说而存之,其国家可几而理欤!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裴封叔之第,在光德里。

    有梓人款其门,愿佣隙宇而处焉。

    所职,寻、引、规、矩、绳、墨,家不居砻斫之器。

    问其能,曰:“吾善度材,视栋宇之制,高深圆方短长之宜,吾指使而群工役焉。

    舍我,众莫能就一宇。

    故食于官府,吾受禄三倍;作于私家,吾收其直太半焉。

    ”他日,入其室,其床阙足而不能理,曰:“将求他工。

    ”余甚笑之,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。

   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,余往过焉。

    委群材,会群工,或执斧斤,或执刀锯,皆环立。

    向之梓人左持引,右执杖,而中处焉。

    量栋宇之任,视木之能举,挥其杖,曰“斧!”彼执斧者奔而右;顾而指曰:“锯!”彼执锯者趋而左。

    俄而,斤者斫,刀者削,皆视其色,俟其言,莫敢自断者。

    其不胜任者,怒而退之,亦莫敢愠焉。

    画宫于堵,盈尺而曲尽其制,计其毫厘而构大厦,无进退焉。

    既成,书于上栋曰:“某年、某月、某日、某建”。

    则其姓字也。

   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。

    余圜视大骇,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。

    继而叹曰:彼将舍其手艺,专其心智,而能知体要者欤!吾闻劳心者役人,劳力者役于人。

    彼其劳心者欤!能者用而智者谋,彼其智者欤!是足为佐天子,相天下法矣。

    物莫近乎此也。

   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。

    其执役者为徒隶,为乡师、里胥;其上为下士;又其上为中士,为上士;又其上为大夫,为卿,为公。

    离而为六职,判而为百役。

    外薄四海,有方伯、连率。

    郡有守,邑有宰,皆有佐政;其下有胥吏,又其下皆有啬夫、版尹以就役焉,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。

   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,举而加焉,指而使焉,条其纲纪而盈缩焉,齐其法制而整顿焉;犹梓人之有规、矩、绳、墨以定制也。

    择天下之士,使称其职;居天下之人,使安其业。

    视都知野,视野知国,视国知天下,其远迩细大,可手据其图而究焉,犹梓人画宫于堵,而绩于成也。

    能者进而由之,使无所德;不能者退而休之,亦莫敢愠。

    不炫能,不矜名,不亲小劳,不侵众官,日与天下之英才,讨论其大经,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。

   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。

    相道既得,万国既理,天下举首而望曰:「吾相之功也!」后之人循迹而慕曰:「彼相之才也!」士或谈殷、周之理者,曰:「伊、傅、周、召。

    」其百执事之勤劳,而不得纪焉;犹梓人自名其功,而执用者不列也。

    大哉相乎!通是道者,所谓相而已矣。

   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;以恪勤为公,以簿书为尊,炫能矜名,亲小劳,侵众官,窃取六职、百役之事,听听于府庭,而遗其大者远者焉,所谓不通是道者也。

   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,规矩之方圆,寻引之短长,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,又不能备其工,以至败绩,用而无所成也,不亦谬欤!或曰:「彼主为室者,傥或发其私智,牵制梓人之虑,夺其世守,而道谋是用。

    虽不能成功,岂其罪耶?亦在任之而已!」余曰:「不然!夫绳墨诚陈,规矩诚设,高者不可抑而下也,狭者不可张而广也。

    由我则固,不由我则圮。

    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,则卷其术,默其智,悠尔而去。

    不屈吾道,是诚良梓人耳!其或嗜其货利,忍而不能舍也,丧其制量,屈而不能守也,栋桡屋坏,则曰:『非我罪也』!可乎哉?可乎哉?」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,故书而藏之。

    梓人,盖古之审曲面势者,今谓之「都料匠」云。

    余所遇者,杨氏,潜其名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