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故事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佚名

   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。

    有一人从河阳长店,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。

    天欲晓,至怀州。

    行成至街中,见之,叱曰:“个贼住!即下驴来!”遂承伏。

    人问何以知之。

    行成曰:“此驴行急而汗,非长行也;见人则引缰远过,怯也;以此知之。

    ”捉送县,有顷,驴主寻踪至,皆如其言。

  • 未知:佚名

    南顿张助,于田中种禾,见李核,欲持去,顾见空桑,中有土,因植种,以余浆溉灌。

   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,转相告语。

    有病目痛者,息阴下,言:"李君令我目愈,谢以一豚。

    "目痛小疾,亦行自愈。

    众犬吠声,盲者得视,远近翕赫,其下车骑常数千百,酒肉滂沱。

    间一岁余,张助远出来还,见之,惊云:“此有何神,乃我所种耳。

    ”因就斫之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

    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;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。

    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

    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“今日病矣!予助苗长矣!”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

  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。

   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,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

    (闵 通:悯)

  • 未知:佚名

    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

    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。

    子期死,伯牙谓世再无知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。

  • 南北朝:僧伽斯那

    昔有愚人,至于他家。

    主人与食,嫌淡无味。

    主人闻已,更为益盐。

    既得盐美,便自念言:“所以美者,缘有盐故。

    少有尚尔,况复多也?”愚人无智,便空食盐。

    食已口爽,反为其患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

    遽契其舟,曰:“是吾剑之所从坠。

    ”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

    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!

  • 先秦:吕不韦 撰

    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;以锤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

   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

    恶人闻之,可也;恶己自闻之,悖也!

  • 宋代:朱熹

    凡读书......须要读得字字响亮,不可误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牵强暗记,只是要多诵数遍,自然上口,久远不忘。

    古人云,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

    谓读得熟,则不待解说,自晓其义也。

    余尝谓,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

    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

    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

    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,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,白喙,赤足,名曰:“精卫”,其鸣自詨。

    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

    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

    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