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故事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沈括

      此工之巧智,后人不能造。

    比得古鉴,皆刮磨令平,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。

    世有透光鉴,鉴背有铭文,凡二十字,字极古,莫能读。

    以鉴承日光,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,在屋壁上了了分明。

    人有原其理,以谓铸时薄处先冷,唯背文上差厚后冷,而铜缩多。

    文虽在背,而鉴面隐然有迹,所以于光中现。

    予观之,理诚如是。

    然余家有三鉴,又见他家所藏,皆是一样,文画铭字无纤异者,形制甚古。

    唯此鉴光透,其他鉴虽至薄者,皆莫能透。

    意古人别自有术 。

      选自 沈括(宋)——《梦溪笔谈》

  • 宋代:沈括

   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,杀人亡命。

    逾年,至秭归,因出市,见鬻柱杖者,等闲以数十钱买之。

    是时,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,求贼甚急。

    民之子见遥所操杖,识之,曰:“此吾父杖也。

    ”遂以告官司。

    吏执遥验之,果邑民之杖也。

    榜掠备至。

    遥实买杖,而鬻杖者已不见,卒未有以自明。

    有司诘其行止来历,势不可隐,乃通随州,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。

    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,因缘及其隐匿,此亦事之可怪者。

  • 宋代:晏几道

    当日佳期鹊误传。

    至今犹作断肠仙。

    桥成汉渚星波外,人在鸾歌凤舞前。

    欢尽夜,别经年。

    别多欢少奈何天。

    情知此会无长计,咫尺凉蟾亦未圆。

  • 两汉:司马迁

      文帝之后六年,匈奴大入边。

   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,军霸上;祝兹侯徐厉为将军,军棘门;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,军细柳,以备胡。

      上自劳军。

    至霸上及棘门军,直驰入,将以下骑送迎。

    已而之细柳军,军士吏被甲,锐兵刃,彀弓弩,持满。

    天子先驱至,不得入。

    先驱曰:“天子且至!”军门都尉曰:“将军令曰:‘军中闻将军令,不闻天子之诏。

    ’”居无何,上至,又不得入。

  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:“吾欲入劳军。

    ”亚夫乃传言开壁门。

   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:“将军约,军中不得驱驰。

    ”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。

    至营,将军亚夫持兵揖曰:“介胄之士不拜,请以军礼见。

    ”天子为动,改容式车,使人称谢:“皇帝敬劳将军。

    ”成礼而去。

      既出军门,群臣皆惊。

    文帝曰:“嗟呼,此真将军矣!曩者霸上、棘门军,若儿戏耳,其将固可袭而虏也。

    至于亚夫,可得而犯邪?”称善者久之。

  • 两汉:司马迁

      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

   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“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”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

    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

  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
    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

    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

    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,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,直夜溃围南出,驰走。

    平明,汉军乃觉之,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。

    项王渡淮,骑能属者百余人耳。

    项王至阴陵,迷失道,问一田父,田父绐曰“左”。

    左,乃陷大泽中。

    以故汉追及之。

  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,至东城,乃有二十八骑。

    汉骑追者数千人。

    项王自度不得脱。

    谓其骑曰:“吾起兵至今八岁矣,身七十余战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,未尝败北,遂霸有天下。

    然今卒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

    今日固决死,愿为诸君快战,必三胜之,为诸君溃围,斩将,刈旗,令诸君知天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

    ”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,四向。

    汉军围之数重。

    项王谓其骑曰:“吾为公取彼一将。

    ”令四面骑驰下,期山东为三处。

   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,汉军皆披靡,遂斩汉一将。

    是时,赤泉侯为骑将,追项王,项王瞋目而叱之,赤泉侯人马俱惊,辟易数里。

    与其骑会为三处。

   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,乃分军为三,复围之。

    项王乃驰,复斩汉一都尉,杀数十百人,复聚其骑,亡其两骑耳。

    乃谓其骑曰:“何如?”骑皆伏曰:“如大王言。

    ”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

    乌江亭长檥船待,谓项王曰:“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

    愿大王急渡。

    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

    ”项王笑曰:“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?”乃谓亭长曰:“吾知公长者。

    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,尝一日行千里,不忍杀之,以赐公。

    ”乃令骑皆下马步行,持短兵接战。

   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。

  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。

  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,曰:“若非吾故人乎?”马童面之,指王翳曰:“此项王也。

    ”项王乃曰:“吾闻汉购我头千金,邑万户,吾为若德。

    ”乃自刎而死。

    王翳取其头,余骑相蹂践争项王,相杀者数十人。

    最其后,郎中骑杨喜,骑司马吕马童,郎中吕胜、杨武各得其一体。

  • 两汉:司马迁

      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

  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:“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有之。

    ”项羽大怒曰:“旦日飨士卒,为击破沛公军!”当是时,项羽兵四十万,在新丰鸿门;沛公兵十万,在霸上。

    范增说项羽曰:“沛公居山东时,贪于财货,好美姬。

    今入关,财物无所取,妇女无所幸,此其志不在小。

    吾令人望其气,皆为龙虎,成五彩,此天子气也。

    急击勿失!”  楚左尹项伯者,项羽季父也,素善留侯张良。

    张良是时从沛公,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,私见张良,具告以事,欲呼张良与俱去,曰:“毋从俱死也。

    ”张良曰:“臣为韩王送沛公,沛公今事有急,亡去不义,不可不语。

    ”  良乃入,具告沛公。

    沛公大惊,曰:“为之奈何?”张良曰: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?”曰:“鲰生说我曰:‘距关,毋内诸侯,秦地可尽王也。

    ’故听之。

    ”良曰:“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?”沛公默然,曰:“固不如也。

    且为之奈何?”张良曰:“请往谓项伯,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。

    ”沛公曰:“君安与项伯有故?”张良曰:“秦时与臣游,项伯杀人,臣活之;今事有急,故幸来告良。

    ”沛公曰:“孰与君少长?”良曰:“长于臣。

    ”沛公曰:“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

    ”张良出,要项伯。

    项伯即入见沛公。

    沛公奉卮酒为寿,约为婚姻,曰:“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

    所以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。

    日夜望将军至,岂敢反乎!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

    ”项伯许诺,谓沛公曰:“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。

    ”沛公曰:“诺。

    ”于是项伯复夜去,至军中,具以沛公言报项王,因言曰:“沛公不先破关中,公岂敢入乎?今人有大功而击之,不义也。

    不如因善遇之。

    ”项王许诺。

    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,至鸿门,谢曰:“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,将军战河北,臣战河南,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,得復见将军于此。

    今者有小人之言,令将军与臣有郤……”项王曰:“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;不然,籍何以至此。

    ”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

    项王、项伯东向坐,亚父南向坐。

    亚父者,范增也。

    沛公北向坐,张良西向侍。

    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,项王默然不应。

    范增起,出召项庄,谓曰:“君王为人不忍。

    若入前为寿,寿毕,请以剑舞,因击沛公于坐,杀之。

    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

    ”庄则入为寿。

    寿毕,曰:“君王与沛公饮,军中无以为乐,请以剑舞。

    ”项王曰:“诺。

    ”项庄拔剑起舞,项伯亦拔剑起舞,常以身翼蔽沛公,庄不得击。

    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。

    樊哙曰:“今日之事何如?”良曰:“甚急!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

    ”哙曰:“此迫矣!臣请入,与之同命。

    ”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。

  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,樊哙侧其盾以撞,卫士仆地,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

    项王按剑而跽曰:“客何为者?”张良曰:“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。

    ”项王曰:“壮士,赐之卮酒。

    ”则与斗卮酒。

    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

    项王曰:“赐之彘肩。

    ”则与一生彘肩。

    樊哙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,拔剑切而啖之。

    项王曰:“壮士!能復饮乎?”樊哙曰:“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

    怀王与诸将约曰:‘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。

    ’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,毫毛不敢有所近,封闭宫室,还军霸上,以待大王来。

    故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。

    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,而听细说,欲诛有功之人。

    此亡秦之续耳,窃为大王不取也!”项王未有以应,曰:“坐。

    ”樊哙从良坐。

      坐须臾,沛公起如厕,因招樊哙出。

    沛公已出,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。

    沛公曰:“今者出,未辞也,为之奈何?”樊哙曰: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。

    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?”于是遂去。

    乃令张良留谢。

    良问曰:“大王来何操?”曰:“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,玉斗一双,欲与亚父。

    会其怒,不敢献。

    公为我献之。

    ”张良曰:“谨诺。

    ”当是时,项王军在鸿门下,沛公军在霸上,相去四十里。

    沛公则置车骑,脱身独骑,与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,从郦山下,道芷阳间行。

    沛公谓张良曰:“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

    度我至军中,公乃入。

    ”  沛公已去,间至军中。

    张良入谢,曰:“沛公不胜桮杓,不能辞。

   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,再拜献大王足下,玉斗一双,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

    ”项王曰:“沛公安在?”良曰:“闻大王有意督过之,脱身独去,已至军矣。

    ”项王则受璧,置之坐上。

    亚父受玉斗,置之地,拔剑撞而破之,曰:“唉!竖子不足与谋。

    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

    吾属今为之虏矣!”  沛公至军,立诛杀曹无伤。

  • 宋代:晏几道

    喜鹊桥成催凤驾。

    天为欢迟,乞与初凉夜。

    乞巧双蛾加意画。

    玉钩斜傍西南挂。

    分钿擘钗凉叶下。

    香袖凭肩,谁记当时话。

    路隔银河犹可借。

    世间离恨何年罢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余去岁在东武,作《水调歌头》以寄子由。

    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,过中秋而去,作此曲以别。

    余以其语过悲,乃为和之,其意以不早退为戒,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在东海,从事鬓惊秋。

    中年亲友难别,丝竹缓离愁。

    一旦功成名遂,准拟东还海道,扶病入西州。

    雅志困轩冕,遗恨寄沧洲。

    岁云暮,须早计,要褐裘。

    故乡归去千里,佳处辄迟留。

    我醉歌时君和,醉倒须君扶我,惟酒可忘忧。

    一任刘玄德,相对卧高楼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蜀中有杜处士 ,好书画,所宝以百数。

    有戴嵩《牛》一轴,尤所爱,锦囊玉轴,常以自随.。

    一日曝书画,而一牧童见之,拊掌见笑,曰:“此画斗牛也,牛斗力在角,尾搐入两股间。

    今乃掉尾而斗,谬矣!” 处士笑而然之。

      古语云: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

    ”不可改也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苏子夜坐,有鼠方啮。

    拊床而止之,既止复作。

    使童子烛之,有橐中空。

    嘐嘐聱聱,声在橐中。

    曰:“噫!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。

    ”发而视之,寂无所有,举烛而索,中有死鼠。

    童子惊曰:“是方啮也,而遽死也?向为何声,岂其鬼耶?”覆而出之,堕地乃走,虽有敏者,莫措其手。

      苏子叹曰:“异哉,是鼠之黠也!闭于橐中,橐坚而不可穴也。

    故不啮而啮,以声致人;不死而死,以形求脱也。

    吾闻有生,莫智于人。

    扰龙伐蛟,登龟狩麟,役万物而君之,卒见使于一鼠,堕此虫之计中,惊脱兔于处女,乌在其为智也?”  坐而假寐,私念其故。

    若有告余者,曰:“汝为多学而识之,望道而未见也,不一于汝而二于物,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。

   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,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,此不一之患也。

   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!”余俛而笑,仰而觉。

    使童子执笔,记余之作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