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故事"类型的诗

  • 明代:刘基

    若石居冥山之阴,有虎恒窥其藩。

    若石帅家人昼夜警:日出而殷钲,日入而举辉,筑墙掘坎以守。

    卒岁虎不能有获。

    一日,虎死,若石大喜,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。

    于是弛其惫,墙坏而不葺。

    无何,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。

   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,斥之不走。

    貙人立而爪之毙。

    人曰: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,其死也宜。

  • 清代:彭端淑

      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

   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。

      吾资之昏,不逮人也,吾材之庸,不逮人也;旦旦而学之,久而不怠焉,迄乎成,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。

    吾资之聪,倍人也,吾材之敏,倍人也;屏弃而不用,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。

    圣人之道,卒于鲁也传之。

   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,岂有常哉?   蜀之鄙有二僧:其一贫,其一富。

    贫者语于富者曰:“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”富者曰:“子何恃而往?”曰:“吾一瓶一钵足矣。

    ”富者曰:“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,犹未能也。

    子何恃而往!”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,富者有惭色。

      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几千里也,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。

    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是故聪与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;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,自败者也。

    昏与庸,可限而不可限也;不自限其昏与庸,而力学不倦者,自力者也。

  • 两汉:刘向

    赵且伐燕,苏代为燕谓惠王曰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。

    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箝其喙。

    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!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!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

    今赵且伐燕,燕赵久相支,以弊大众,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。

   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!”惠王曰:“善。

    ”乃止。

  • 两汉:刘向

    鸠曰:“子将安之?”枭曰:“我将东徙。

    ”鸠曰:“何故?”枭曰:“乡人皆恶我鸣。

    以故东徙。

    ”鸠曰:“子能更鸣,可矣;不能更鸣,东徙,犹恶子之声。

  • 两汉:刘向

   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,谓魏王曰:‘今一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否。

    ’‘二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寡人疑之矣。

    ’‘三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寡人信之矣。

    ’庞葱曰:‘夫市之无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

   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,而议臣者过于三人,愿王察之。

    ’王曰:‘寡人自为知。

    ’于是辞行,而谗言先至。

    后太子罢质,果不得见。

    (庞葱 一作:庞恭)

  • 两汉:刘向

  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。

    是日,饮酒乐,天雨。

    文侯将出,左右曰:“今日饮酒乐,天又雨,公将焉之?”文侯曰:“吾与虞人期猎,虽乐,岂可不一会期哉!”乃往,身自罢之。

    魏于是乎始强。

  • 两汉:刘向

    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卮酒,舍人相谓曰:“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。

    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

    ”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饮之,乃左手持卮,右手画蛇,曰:“吾能为之足。

    ”未成,一人之蛇成,夺其卮曰:“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?”遂饮其酒。

    为蛇足者,终亡其酒。

  • 两汉:刘向

    荆宣王问群臣曰:“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,果诚何如?”群臣莫对。

    江乙对曰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

    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!天帝使我长百兽。

    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!子以我为不信,吾为子先行,子随我后,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?”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

    兽见之,皆走。

   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
    今王之地五千里,带甲百万,而专属之于昭奚恤,故北方之畏奚恤也,其实畏王之甲兵也!犹百兽之畏虎也!”

  • 两汉:刘向

    邹孟轲母,号孟母。

    其舍近墓。

    孟子之少时,嬉游为墓间之事。

    孟母曰:“此非吾所以居处子。

    ”乃去,舍市旁。

   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。

    孟母又曰:“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。

    ”复徙居学宫之旁。

    其嬉游乃设俎豆,揖让进退。

    孟母曰:“真可以处居子矣。

    ”遂居。

    及孟子长,学六艺,卒成大儒之名。

   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。

  • 两汉:刘向

      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

   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

    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。

    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