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故事"类型的诗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晋平公与群臣饮,饮酣,乃喟然叹曰:“莫乐为人君!惟其言而莫之违。

    ”师旷侍坐于前,援琴撞之。

    公被衽而避,琴坏于壁。

    公曰:“太师谁撞?”师旷曰:“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,故撞之。

    ”公曰:“寡人也。

    ”师旷曰:“哑!是非君人者之言也。

    ”左右请除之。

    公曰:“释之,以为寡人戒。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。

    其母曰:“汝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

    ”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

    妻止之曰:“特与婴儿戏耳。

    ”曾子曰:“婴儿非与戏也。

    婴儿非有知也,待父母而学者也,听父母之教。

    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。

    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

    ”遂烹彘也。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  扁鹊见蔡桓公,立有间,扁鹊曰:“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

    ”桓侯曰:“寡人无疾。

    ”扁鹊出,桓侯曰: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!”  居十日,扁鹊复见,曰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

    ”桓侯不应。

    扁鹊出,桓侯又不悦。

      居十日,扁鹊复见,曰:“君之病在肠胃,不治将益深。

    ”桓侯又不应。

    扁鹊出,桓侯又不悦。

      居十日,扁鹊望桓侯而还走。

    桓侯故使人问之,扁鹊曰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针石之所及也;在肠胃,火齐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。

    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

    ”  居五日,桓侯体痛,使人索扁鹊,已逃秦矣。

    桓侯遂死。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

   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

    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

  • 南北朝:刘义庆

      陈遗至孝。

    母好食铛底焦饭,遗作郡主簿,恒装一囊,每煮食,辄贮收焦饭,归以遗母。

    后值孙恩掠郡,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。

   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,未及归家,遂携而从军。

    与孙恩战,败,军人溃散,遁入山泽,无以为粮,有饥馁而死者。

    遗独以焦饭得活,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。

  • 宋代:刘义庆

      有鹦鹉飞集他山,山中禽兽辄相爱。

    鹦鹉自念虽乐,此山虽乐,然非吾久居之地,遂去,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,山中大火。

    鹦鹉遥见,心急如焚,遂入水沾羽,飞而洒之。

      天神言:“汝虽有好意,然何足道也?”对曰:“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,然吾尝侨居是山,禽兽善待,皆为兄弟,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!”  天神嘉其义,即为之灭火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夏,齐孝公伐我北鄙。

      公使展喜犒师、使受命于展禽、齐侯未入竟、展喜从之, 曰:“寡君闻君亲举玉趾、将辱于敝邑,使下臣犒执事、”齐侯曰:“鲁人恐乎?”对曰:“小人恐矣,君子则否。

    ”齐侯曰:“室如县罄、野无青草、何恃而不恐?”对曰:“恃先王之命。

    昔周公、 大公股肱周室、夹辅成王。

    成王劳之,而赐之盟,曰:‘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!’载在盟府、大师职之、桓公是以纠合诸侯,而谋 其不协,弥缝其阙、而匡救其灾,昭旧职也、及君即位,诸侯 之望曰:‘其率桓之功、“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、曰:‘岂其嗣世 九年,而弃命废职?其若先君何?君必不然。

    ’恃此而不恐。

    ”齐侯乃还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。

      宫之奇谏曰:“虢,虞之表也。

    虢亡,虞必从之。

    晋不可启,寇不可翫。

    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、虢之谓也。

    ”  公曰:“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”  对曰:“大伯、虞仲,大王之昭也 。

    大伯不从,是以不嗣。

    虢仲、虢叔,王季之穆也,为文王卿士,勋在王室,藏于盟府。

    将虢是灭,何爱于虞!且虞能亲于桓、庄乎?其爱之也,桓、庄之族何罪?而以为戮,不唯逼乎?亲以宠逼,犹尚害之,况以国乎?”  公曰:“吾享祀丰洁,神必据我。

    ”  对曰:“臣闻之,鬼神非人实亲,惟德是依。

    故《周书》曰:‘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。

    ’又曰:‘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

    ’又曰:‘民不易物,惟德繄物。

    ’如是,则非德,民不和,神不享矣。

    神所冯依,将在德矣。

    若晋取虞,而明德以荐馨香,神其吐之乎?”  弗听,许晋使。

      宫之奇以其族行,曰:“虞不腊矣。

    在此行也,晋不更举矣。

    ”  八月甲午,晋侯围上阳,问于卜偃曰:“吾其济乎?”  对曰:“克之。

    ”  公曰:“何时?”  对曰:“童谣曰:‘丙之晨,龙尾伏辰,均服振振,取虢之旂。

    鹑之贲贲,天策炖炖,火中成军,虢公其奔。

    ’其九月、十月之交乎!丙子旦,日在尾,月在策,鹑火中,必是时也。

    ”  冬,十二月丙子朔,晋灭虢,虢公丑奔京师。

    师还,馆于虞,遂袭虞,灭之,执虞公.及其大夫井伯,从媵秦穆姬。

    而修虞祀,且归其职贡于王,故书曰:“晋人执虞公。

    ”罪虞公,言易也。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危冠广袖楚宫妆,独步闲庭逐夜凉。

    自把玉钗敲砌竹,清歌一曲月如霜。

  • 宋代:周邦彦

    朝云漠漠散轻丝。

    楼阁淡春姿。

    柳泣花啼,九街泥重,门外燕飞迟。

    而今丽日明金屋,春色在桃枝。

    不似当时,小桥冲雨,幽恨两人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