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故事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臣闻朋党之说,自古有之,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。

  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,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,此自然之理也。

      然臣谓小人无朋,惟君子则有之。

    其故何哉?小人所好者禄利也,所贪者财货也。

    当其同利之时,暂相党引以为朋者,伪也;及其见利而争先,或利尽而交疏,则反相贼害,虽其兄弟亲戚,不能自保。

    故臣谓小人无朋,其暂为朋者,伪也。

    君子则不然。

    所守者道义,所行者忠信,所惜者名节。

    以之修身,则同道而相益;以之事国,则同心而共济;终始如一,此君子之朋也。

    故为人君者,但当退小人之伪朋,用君子之真朋,则天下治矣。

      尧之时,小人共工、驩兜等四人为一朋,君子八元、八恺十六人为一朋。

    舜佐尧,退四凶小人之朋,而进元、恺君子之朋,尧之天下大治。

    及舜自为天子,而皋、夔、稷、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,更相称美,更相推让,凡二十二人为一朋,而舜皆用之,天下亦大治。

    《书》曰:“纣有臣亿万,惟亿万心;周有臣三千,惟一心。

    ”纣之时,亿万人各异心,可谓不为朋矣,然纣以亡国。

    周武王之臣,三千人为一大朋,而周用以兴。

    后汉献帝时,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,目为党人。

    及黄巾贼起,汉室大乱,后方悔悟,尽解党人而释之,然已无救矣。

    唐之晚年,渐起朋党之论。

    及昭宗时,尽杀朝之名士,或投之黄河,曰:“此辈清流,可投浊流。

    ”而唐遂亡矣。

      夫前世之主,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,莫如纣;能禁绝善人为朋,莫如汉献帝;能诛戮清流之朋,莫如唐昭宗之世;然皆乱亡其国。

   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,莫如舜之二十二臣,舜亦不疑而皆用之;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,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,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。

    周武之世,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,自古为朋之多且大,莫如周;然周用此以兴者,善人虽多而不厌也。

      嗟呼!兴亡治乱之迹,为人君者,可以鉴矣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欧阳修,字永叔,庐陵人。

    四岁而孤,母郑,守节自誓,亲诲之学。

    家贫,至以荻画地学书。

    幼敏悟过人,读书辄成诵。

    及冠,嶷然有声。

    修始在滁州,号醉翁,晚更号六一居士。

    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

    放逐流离,至于再三,志气自若也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陈康肃公善射,当世无双 ,公亦以此自矜。

    尝射于家圃,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,久而不去。

  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

      康肃问曰:“汝亦知射乎?吾射不亦精乎?”翁曰:“无他, 但手熟尔。

    ”康肃忿然曰:“尔安敢轻吾射!”翁曰:“以我酌油知之。

    ”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沥之,自钱孔入,而钱不湿。

    因曰:“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

    ”康肃笑而遣之。

     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?

  • 宋代:王安石

      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

    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

    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

    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

  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

    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

    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

      余闻之也久。

    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

    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

    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问焉。

    曰:“泯然众人矣。

    ”  王子曰: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。

    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

    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

    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贤也,不受之人,且为众人;今夫不受之天,固众人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耶?

  • 唐代:韩愈

      我思古人,伊郑之侨。

    以礼相国,人未安其教;游于乡之校,众口嚣嚣。

    或谓子产:“毁乡校则止。

    ”曰:“何患焉?可以成美。

    夫岂多言,亦各其志:善也吾行,不善吾避;维善维否,我于此视。

    川不可防,言不可弭。

    下塞上聋,邦其倾矣。

    ”既乡校不毁,而郑国以理。

      在周之兴,养老乞言;及其已衰,谤者使监。

    成败之迹,昭哉可观。

      维是子产,执政之式。

    维其不遇,化止一国。

    诚率此道,相天下君;交畅旁达,施及无垠,於虖!四海所以不理,有君无臣。

    谁其嗣之?我思古人!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  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

    至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

    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,蔽林间窥之。

    稍出近之,慭慭然,莫相知。

      他日,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;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

    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;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

    稍近,益狎,荡倚冲冒。

    驴不胜怒,蹄之。

    虎因喜,计之曰:“技止此耳!”因跳踉大?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

      噫!形之庞也类有德,声之宏也类有能。

    向不出其技,虎虽猛,疑畏,卒不敢取。

    今若是焉,悲夫!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裴封叔之第,在光德里。

    有梓人款其门,愿佣隙宇而处焉。

    所职,寻、引、规、矩、绳、墨,家不居砻斫之器。

    问其能,曰:“吾善度材,视栋宇之制,高深圆方短长之宜,吾指使而群工役焉。

    舍我,众莫能就一宇。

    故食于官府,吾受禄三倍;作于私家,吾收其直太半焉。

    ”他日,入其室,其床阙足而不能理,曰:“将求他工。

    ”余甚笑之,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。

   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,余往过焉。

    委群材,会群工,或执斧斤,或执刀锯,皆环立。

    向之梓人左持引,右执杖,而中处焉。

    量栋宇之任,视木之能举,挥其杖,曰“斧!”彼执斧者奔而右;顾而指曰:“锯!”彼执锯者趋而左。

    俄而,斤者斫,刀者削,皆视其色,俟其言,莫敢自断者。

    其不胜任者,怒而退之,亦莫敢愠焉。

    画宫于堵,盈尺而曲尽其制,计其毫厘而构大厦,无进退焉。

    既成,书于上栋曰:“某年、某月、某日、某建”。

    则其姓字也。

   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。

    余圜视大骇,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。

    继而叹曰:彼将舍其手艺,专其心智,而能知体要者欤!吾闻劳心者役人,劳力者役于人。

    彼其劳心者欤!能者用而智者谋,彼其智者欤!是足为佐天子,相天下法矣。

    物莫近乎此也。

   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。

    其执役者为徒隶,为乡师、里胥;其上为下士;又其上为中士,为上士;又其上为大夫,为卿,为公。

    离而为六职,判而为百役。

    外薄四海,有方伯、连率。

    郡有守,邑有宰,皆有佐政;其下有胥吏,又其下皆有啬夫、版尹以就役焉,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。

   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,举而加焉,指而使焉,条其纲纪而盈缩焉,齐其法制而整顿焉;犹梓人之有规、矩、绳、墨以定制也。

    择天下之士,使称其职;居天下之人,使安其业。

    视都知野,视野知国,视国知天下,其远迩细大,可手据其图而究焉,犹梓人画宫于堵,而绩于成也。

    能者进而由之,使无所德;不能者退而休之,亦莫敢愠。

    不炫能,不矜名,不亲小劳,不侵众官,日与天下之英才,讨论其大经,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。

   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。

    相道既得,万国既理,天下举首而望曰:「吾相之功也!」后之人循迹而慕曰:「彼相之才也!」士或谈殷、周之理者,曰:「伊、傅、周、召。

    」其百执事之勤劳,而不得纪焉;犹梓人自名其功,而执用者不列也。

    大哉相乎!通是道者,所谓相而已矣。

   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;以恪勤为公,以簿书为尊,炫能矜名,亲小劳,侵众官,窃取六职、百役之事,听听于府庭,而遗其大者远者焉,所谓不通是道者也。

   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,规矩之方圆,寻引之短长,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,又不能备其工,以至败绩,用而无所成也,不亦谬欤!或曰:「彼主为室者,傥或发其私智,牵制梓人之虑,夺其世守,而道谋是用。

    虽不能成功,岂其罪耶?亦在任之而已!」余曰:「不然!夫绳墨诚陈,规矩诚设,高者不可抑而下也,狭者不可张而广也。

    由我则固,不由我则圮。

    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,则卷其术,默其智,悠尔而去。

    不屈吾道,是诚良梓人耳!其或嗜其货利,忍而不能舍也,丧其制量,屈而不能守也,栋桡屋坏,则曰:『非我罪也』!可乎哉?可乎哉?」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,故书而藏之。

    梓人,盖古之审曲面势者,今谓之「都料匠」云。

    余所遇者,杨氏,潜其名。

  • 魏晋:陶渊明

    夸父诞宏志,乃与日竞走。

    俱至虞渊下,似若无胜负。

    神力既殊妙,倾河焉足有!馀迹寄邓林,功竟在身后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。

    虎自山上驰来,妇人仓皇沉水避之。

   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。

    虎熟视久之,至以首抵触,庶几其一就惧;而儿痴,竟不知。

    虎亦寻卒去。

    噫,虎之食人,先被之以威,而不惧之人,威亦无所施欤!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,而置之其坐。

    至之市,而忘操之。

    已得履,乃曰:“吾忘持度。

    ”反归取之。

    及反,市罢,遂不得履。

    人曰:“何不试之以足? ”曰:“宁信度,无自信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