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议论"类型的诗

  • 唐代:杜甫

    诸葛大名垂宇宙,宗臣遗像肃清高。

    三分割据纡筹策,万古云霄一羽毛。

    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。

    运移汉祚终难复,志决身歼军务劳。

  • 宋代:辛弃疾

    当年得意如芳草。

    日日春风好。

    拔山力尽忽悲歌。

    饮罢虞兮从此、奈君何。

    人间不识精诚苦。

    贪看青青舞。

    蓦然敛袂却亭亭。

    怕是曲中犹带、楚歌声。

  • 唐代:韩愈

     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,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,得李翰所为《张巡传》。

    翰以文章自名,为此传颇详密。

    然尚恨有阙者:不为许远立传,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。

     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,开门纳巡,位本在巡上。

    授之柄而处其下,无所疑忌,竟与巡俱守死,成功名,城陷而虏,与巡死先后异耳。

    两家子弟材智下,不能通知二父志,以为巡死而远就虏,疑畏死而辞服于贼。

    远诚畏死,何苦守尺寸之地,食其所爱之肉,以与贼抗而不降乎?当其围守时,外无蚍蜉蚁子之援,所欲忠者,国与主耳,而贼语以国亡主灭。

    远见救援不至,而贼来益众,必以其言为信;外无待而犹死守,人相食且尽,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。

   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!乌有城坏其徒俱死,独蒙愧耻求活?虽至愚者不忍为,呜呼!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?  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,城之陷,自远所分始。

    以此诟远,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。

    人之将死,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;引绳而绝之,其绝必有处。

    观者见其然,从而尤之,其亦不达于理矣!小人之好议论,不乐成人之美,如是哉!如巡、远之所成就,如此卓卓,犹不得免,其他则又何说!   当二公之初守也,宁能知人之卒不救,弃城而逆遁?苟此不能守,虽避之他处何益?及其无救而且穷也,将其创残饿羸之余,虽欲去,必不达。

    二公之贤,其讲之精矣!守一城,捍天下,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日滋之师,蔽遮江淮,沮遏其势,天下之不亡,其谁之功也!当是时,弃城而图存者,不可一二数;擅强兵坐而观者,相环也。

    不追议此,而责二公以死守,亦见其自比于逆乱,设淫辞而助之攻也。

     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,屡道于两府间,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。

    其老人往往说巡、远时事云: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,贺兰嫉巡、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,不肯出师救;爱霁云之勇且壮,不听其语,强留之,具食与乐,延霁云坐。

    霁云慷慨语曰:“云来时,睢阳之人,不食月余日矣!云虽欲独食,义不忍;虽食,且不下咽!”因拔所佩刀,断一指,血淋漓,以示贺兰。

    一座大惊,皆感激为云泣下。

   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,即驰去;将出城,抽矢射佛寺浮图,矢着其上砖半箭,曰:“吾归破贼,必灭贺兰!此矢所以志也。

    ”愈贞元中过泗州,船上人犹指以相语。

    城陷,贼以刃胁降巡,巡不屈,即牵去,将斩之;又降霁云,云未应。

    巡呼云曰:“南八,男儿死耳,不可为不义屈!”云笑曰:“欲将以有为也;公有言,云敢不死!”即不屈。

      张籍曰:“有于嵩者,少依于巡;及巡起事,嵩常在围中。

   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,嵩时年六十余矣。

   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,好学无所不读。

    籍时尚小,粗问巡、远事,不能细也。

    云:巡长七尺余,须髯若神。

    尝见嵩读《汉书》,谓嵩曰:“何为久读此?“嵩曰:“未熟也。

    “巡曰:“吾于书读不过三遍,终身不忘也。

    “因诵嵩所读书,尽卷不错一字。

    嵩惊,以为巡偶熟此卷,因乱抽他帙以试,无不尽然。

   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,巡应口诵无疑。

    嵩从巡久,亦不见巡常读书也。

    为文章,操纸笔立书,未尝起草。

    初守睢阳时,士卒仅万人,城中居人户,亦且数万,巡因一见问姓名,其后无不识者。

    巡怒,须髯辄张。

    及城陷,贼缚巡等数十人坐,且将戮。

    巡起旋,其众见巡起,或起或泣。

    巡曰:“汝勿怖!死,命也。

    “众泣不能仰视。

    巡就戮时,颜色不乱,阳阳如平常。

    远宽厚长者,貌如其心;与巡同年生,月日后于巡,呼巡为兄,死时年四十九。

    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。

    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,武人夺而有之,嵩将诣州讼理,为所杀。

    嵩无子。

    张籍云。

  • 唐代:杜牧

      六王毕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。

    覆压三百余里,隔离天日。

    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

    二川溶溶,流入宫墙。

    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;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

    盘盘焉,囷囷焉,蜂房水涡,矗不知其几千万落。

    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高低冥迷,不知西东。

    歌台暖响,春光融融;舞殿冷袖,风雨凄凄。

    一日之内,一宫之间,而气候不齐。

    (不知乎 一作:不知其;西东 一作:东西)   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,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。

    明星荧荧,开妆镜也;绿云扰扰,梳晓鬟也;渭流涨腻,弃脂水也;烟斜雾横,焚椒兰也。

    雷霆乍惊,宫车过也;辘辘远听,杳不知其所之也。

    一肌一容,尽态极妍,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。

    有不见者,三十六年。

    (有不见者 一作:有不得见者)燕赵之收藏,韩魏之经营,齐楚之精英,几世几年,剽掠其人,倚叠如山。

    一旦不能有,输来其间。

    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

      嗟乎!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

    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

    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!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;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缝参差,多于周身之帛缕;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;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

    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

    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

    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!   呜呼!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;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

    嗟乎!使六国各爱其人,则足以拒秦;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,谁得而族灭也?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二十有二年春,公伐邾,取须句。

    夏,宋公、卫侯、许男、滕子伐郑。

    秋,八月丁未,及邾人战于升陉。

    冬,十有一月己巳朔,宋公及楚人战于泓,宋师败绩。

      楚人伐宋以救郑。

    宋公将战。

    大司马固谏曰:“天之弃商久矣,君将兴之,弗可赦也已。

    ”弗听。

    冬十一月己巳朔,宋公及楚人战于泓。

    宋人既成列,楚人未既济。

    司马曰:“彼众我寡,及其未既济也,请击之。

    ”公曰:“不可。

    ”既济而未成列,又以告。

    公曰:“未可。

    ”既陈而后击之,宋师败绩。

    公伤股,门官歼焉。

      国人皆咎公。

    公曰:“君子不重伤,不禽二毛。

    古之为军也,不以阻隘也。

    寡人虽亡国之余,不鼓不成列。

    ”子鱼曰:“君未知战。

    勍敌之人,隘而不列,天赞我也。

    阻而鼓之,不亦可乎?犹有惧焉!且今之勍者,皆我敌也。

    虽及胡耇,获则取之,何有于二毛?明耻教战,求杀敌也。

    伤未及死,如何勿重?若爱重伤,则如勿伤;爱其二毛,则如服焉。

    三军以利用也,金鼓以声气也。

    利而用之,阻隘可也;声盛致志,鼓儳可也。

  • 唐代:陆龟蒙

    丈夫非无泪,不洒离别间。

    杖剑对尊酒,耻为游子颜。

    蝮蛇一螫手,壮士即解腕。

    所志在功名,离别何足叹。

  • 唐代:章碣

    竹帛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祖龙居。

    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

  •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