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抒怀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与客携壶上翠微,江涵秋影雁初飞,尘世难逢开口笑,年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
    酩酊但酬佳节了,云峤,登临不用怨斜晖。

    古往今来谁不老,多少,牛山何必更沾衣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
    时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

    (时见 一作:谁见)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

    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,临流班坐,顾瞻南阜,爱曾城之独秀,乃作斜川诗,至今使人想见其处。

    元丰壬戌之春,余躬耕于东坡,筑雪堂居之,南挹四望亭之后丘,西控北山之微泉,慨然而叹,此亦斜川之游也。

    乃作长短句,以《江城子》歌之。

    梦中了了醉中醒。

    只渊明,是前生。

    走遍人间,依旧却躬耕。

    昨夜东坡春雨足,乌鹊喜,报新晴。

    雪堂西畔暗泉鸣。

    北山倾,小溪横。

    南望亭丘,孤秀耸曾城。

    都是斜川当日景,吾老矣,寄余龄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红杏了,夭桃尽,独自占春芳。

    不比人间兰麝,自然透骨生香。

    对酒莫相忘。

    似佳人、兼合明光。

    只忧长笛吹花落,除是宁王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国于南山之下,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。

    四方之山,莫高于终南;而都邑之丽山者,莫近于扶风。

    以至近求最高,其势必得。

    而太守之居,未尝知有山焉。

   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,而物理有不当然者。

   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。

      方其未筑也,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。

   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,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。

    曰:“是必有异。

    ”使工凿其前为方池,以其土筑台,高出于屋之檐而止。

   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,恍然不知台之高,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。

    公曰:“是宜名凌虚。

    ”以告其从事苏轼,而求文以为记。

      轼复于公曰:“物之废兴成毁,不可得而知也。

    昔者荒草野田,霜露之所蒙翳,狐虺之所窜伏。

    方是时,岂知有凌虚台耶?废兴成毁,相寻于无穷,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,皆不可知也。

   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,其东则秦穆之祈年、橐泉也,其南则汉武之长杨,五柞,而其北则隋之仁寿,唐之九成也。

    计其一时之盛,宏杰诡丽,坚固而不可动者,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?然而数世之后,欲求其仿佛,而破瓦颓垣,无复存者,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,而况于此台欤!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,而况于人事之得丧,忽往而忽来者欤!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,则过矣。

    盖世有足恃者,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。

    ”既以言于公,退而为之记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云鬟倾倒,醉倚阑干风月好。

    凭仗相扶,误入仙家碧玉壶。

    连天衰草,下走湖南西去道。

    一舸姑苏,便逐鸱夷去得无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霜风渐欲作重阳,熠熠溪边野菊香。

    久废山行疲荦确,尚能村醉舞淋浪。

    独眠林下梦魂好,回首人间忧患长。

    杀马毁车从此逝,子来何处问行藏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天台旧路。

    应恨刘郎来又去。

    别酒频倾。

    忍听阳关第四声。

    刘郎未老。

    怀恋仙乡重得到。

    只恐因循。

    不见如今劝酒人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秋池阁。

    风傍晓庭帘幕。

    霜叶未衰吹未落。

    半惊鸦喜鹊。

    自笑浮名情薄。

    似与世人疏略。

    一片懒心双懒脚。

    好教闲处著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门外东风雪洒裾,山头回首望三吴。

    不应弹铗为无鱼。

    上党从来天下脊,先生元是古之儒。

    时平不用鲁连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