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感慨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古岸开青葑,新渠走碧流。

    会看光满万家楼。

    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。

    佳节连梅雨,馀生寄叶舟。

    只将菱角与鸡头。

    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金山楼观何眈眈,撞钟击鼓闻淮南。

    焦山何有有修竹,采薪汲水僧两三。

    云霾浪打人迹绝,时有沙户祈春蚕。

    我来金山更留宿,而此不到心怀惭。

    同游尽返决独往,赋命穷薄轻江潭。

    清晨无风浪自涌,中流歌啸倚半酣。

    老僧下山惊客至,迎笑喜作巴人谈。

    自言久客忘乡井,只有弥勒为同龛。

    困眠得就纸帐暖,饱食未厌山蔬甘。

    山林饥卧古亦有,无田不退宁非贪。

    展禽虽未三见黜,叔夜自知七不堪。

    行当投劾谢簪组,为我佳处留茅庵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,一日,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、英、卿三子,游泗水,北上圣女山,南下百步洪,吹笛饮酒,乘月而归。

    余时以事不得往,夜著羽衣,伫立于黄楼上,相视而笑。

    以为李太白死,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。

    定国既去逾月,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,追怀曩游,以为陈迹,岿然而叹。

    故作二诗,一以遗参寥,一以寄定国,且示颜长道、舒尧文邀同赋云。

    长洪斗落生跳波,轻舟南下如投梭。

    水师绝叫凫雁起,乱石一线争磋磨。

    有如兔走鹰隼落,骏马下注千丈坡。

    断弦离柱箭脱手,飞电过隙珠翻荷。

    四山眩转风掠耳,但见流沫生千涡。

    险中得乐虽一快,何异水伯夸秋河。

    我生乘化日夜逝,坐觉一念逾新罗。

    纷纷争夺醉梦里,岂信荆棘埋铜驼。

    觉来俯仰失千劫,回视此水殊委蛇。

    君看岸边苍石上,古来篙眼如蜂窠。

    但应此心无所住,造物虽驶如余何。

    回船上马各归去,多言譊譊师所呵。

    佳人未肯回秋波,幼舆欲语防飞梭。

    轻舟弄水买一笑,醉中荡桨肩相磨。

    不似长安闾里侠,貂裘夜走胭脂坡。

    独将诗句拟鲍谢,涉江共采秋江荷。

    不知诗中道何语,但觉两颊生微涡。

    我时羽服黄楼上,坐见织女初斜河。

    归来笛声满山谷,明月正照金叵罗。

    奈何舍我入尘土,扰扰毛群欺卧驼。

    不念空斋老病叟,退食谁与同委蛇。

    时来洪上看遗迹,忍见屐齿青苔窠。

    诗成不觉双泪下,悲吟相对惟羊何。

    欲遣佳人寄锦字,夜寒手冷无人呵。

  • 唐代:杜甫

    曲江萧条秋气高,菱荷枯折随波涛,游子空嗟垂二毛。

    白石素沙亦相荡,哀鸿独叫求其曹。

    即事非今亦非古,长歌激越捎林莽,比屋豪华固难数。

    吾人甘作心似灰,弟侄何伤泪如雨。

    自断此生休问天,杜曲幸有桑麻田,故将移往南山边。

    短衣匹马随李广,看射猛虎终残年。

  • 唐代:杜甫

    去郭轩楹敞,无村眺望赊。

    澄江平少岸,幽树晚多花。

    细雨鱼儿出,微风燕子斜。

    城中十万户,此地两三家。

    蜀天常夜雨,江槛已朝晴。

    叶润林塘密,衣干枕席清。

    不堪祗老病,何得尚浮名。

    浅把涓涓酒,深凭送此生。

  • 唐代:杜甫

    夏日出东北,陵天经中街。

    朱光彻厚地,郁蒸何由开。

    上苍久无雷,无乃号令乖。

    雨降不濡物,良田起黄埃。

    飞鸟苦热死,池鱼涸其泥。

    万人尚流冗,举目唯蒿莱。

    至今大河北,化作虎与豺。

    浩荡想幽蓟,王师安在哉。

    对食不能餐,我心殊未谐。

    眇然贞观初,难与数子偕。

  • 唐代:杜甫

    昔我去草堂,蛮夷塞成都。

    今我归草堂,成都适无虞。

    请陈初乱时,反复乃须臾。

    大将赴朝廷,群小起异图。

    中宵斩白马,盟歃气已粗。

    西取邛南兵,北断剑阁隅。

    布衣数十人,亦拥专城居。

    其势不两大,始闻蕃汉殊。

    西卒却倒戈,贼臣互相诛。

    焉知肘腋祸,自及枭獍徒。

    义士皆痛愤,纪纲乱相逾。

    一国实三公,万人欲为鱼。

    唱和作威福,孰肯辨无辜。

    眼前列杻械,背后吹笙竽。

    谈笑行杀戮,溅血满长衢。

    到今用钺地,风雨闻号呼。

    鬼妾与鬼马,色悲充尔娱。

    国家法令在,此又足惊吁。

    贱子且奔走,三年望东吴。

    弧矢暗江海,难为游五湖。

    不忍竟舍此,复来剃榛芜。

    入门四松在,步屟万竹疏。

    旧犬喜我归,低徊入衣裾。

    邻舍喜我归,酤酒携胡芦。

    大官喜我来,遣骑问所须。

    城郭喜我来,宾客隘村墟。

    天下尚未宁,健儿胜腐儒。

    飘摇风尘际,何地置老夫。

    于时见疣赘,骨髓幸未枯。

    饮啄愧残生,食薇不敢馀。

  • 唐代:白居易

    历想为官日,无如刺史时。

    欢娱接宾客,饱暖及妻儿。

    自到东都后,安闲更得宜。

    分司胜刺史,致仕胜分司。

    何况园林下,欣然得朗之。

    仰名同旧识,为乐即新知。

    有雪先相访,无花不作期。

    斗醲干酿酒,夸妙细吟诗。

    里巷千来往,都门五别离。

    岐分两回首,书到一开眉。

    叶落槐亭院,冰生竹阁池。

    雀罗谁问讯,鹤氅罢追随。

    身与心俱病,容将力共衰。

    老来多健忘,唯不忘相思。

  • 唐代:白居易

    袅袅檐树动,好风西南来。

    红缸霏微灭,碧幌飘飖开。

    披襟有馀凉,拂簟无纤埃。

    但喜烦暑退,不惜光阴催。

    河秋稍清浅,月午方裴回。

    或行或坐卧,体适心悠哉。

    美人在浚都,旌旗绕楼台。

    虽非沧溟阻,难见如蓬莱。

    蝉迎节又换,雁送书未回。

    君位日宠重,我年日摧颓。

    无因风月下,一举平生杯。

  • 唐代:白居易

      竹似贤,何哉?竹本固,固以树德,君子见其本,则思善建不拔者。

    竹性直,直以立身;君子见其性,则思中立不倚者。

    竹心空,空以体道;君子见其心,则思应用虚受者。

    竹节贞,贞以立志;君子见其节,则思砥砺名行,夷险一致者。

    夫如是,故君子人多树之,为庭实焉。

      贞元十九年春,居易以拔萃选及第,授校书郎,始于长安求假居处,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。

    明日,履及于亭之东南隅,见丛竹于斯,枝叶殄瘁,无声无色。

    询于关氏之老,则曰:此相国之手植者。

    自相国捐馆,他人假居,由是筐篚者斩焉,彗帚者刈焉,刑余之材,长无寻焉,数无百焉。

   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,菶茸荟郁,有无竹之心焉。

   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,而见贱俗人之目,剪弃若是,本性犹存。

    乃芟蘙荟,除粪壤,疏其间,封其下,不终日而毕。

    于是日出有清阴,风来有清声。

    依依然,欣欣然,若有情于感遇也。

      嗟乎!竹植物也,于人何有哉?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,封植之,况其真贤者乎?然则竹之于草木,犹贤之于众庶。

    呜呼!竹不能自异,唯人异之。

    贤不能自异,唯用贤者异之。

    故作《养竹记》,书于亭之壁,以贻其后之居斯者,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