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写人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晏几道

    琼酥酒面风吹醒。

    一缕斜红临晚镜。

    小颦微笑尽妖绕,浅注轻匀长淡净。

    手挼梅蕊寻香径。

    正是佳期期未定。

    春来还为个般愁,瘦损宫腰罗带剩。

  • 宋代:晏几道

    西楼月下当时见,泪粉偷匀。

    歌罢还颦。

    恨隔炉烟看未真。

    别来楼外垂杨缕,几换青春。

    倦客红尘。

    长记楼中粉泪人。

  • 明代:张溥

      五人者,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,激于义而死焉者也。

    至于今,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,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;且立石于其墓之门,以旌其所为。

    呜呼,亦盛矣哉!  夫五人之死,去今之墓而葬焉,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。

    夫十有一月之中,凡富贵之子,慷慨得志之徒,其疾病而死,死而湮没不足道者,亦已众矣;况草野之无闻者欤?独五人之皦皦,何也?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,在丙寅三月之望。

  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,为之声义,敛赀财以送其行,哭声震动天地。

    缇骑按剑而前,问:“谁为哀者?”众不能堪,抶而仆之。

  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,公之逮所由使也;吴之民方痛心焉,于是乘其厉声以呵,则噪而相逐。

   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。

   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,按诛五人,曰颜佩韦、杨念如、马杰、沈扬、周文元,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。

      然五人之当刑也,意气扬扬,呼中丞之名而詈之,谈笑以死。

    断头置城上,颜色不少变。

   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,买五人之头而函之,卒与尸合。

   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。

      嗟乎!大阉之乱,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几人欤?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,素不闻诗书之训,激昂大义,蹈死不顾,亦曷故哉?且矫诏纷出,钩党之捕遍于天下,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,不敢复有株治;大阉亦逡巡畏义,非常之谋难于猝发,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,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。

      由是观之,则今之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,而又有剪发杜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,其辱人贱行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?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,赠谥褒美,显荣于身后;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,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,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,斯固百世之遇也。

    不然,令五人者保其首领,以老于户牖之下,则尽其天年,人皆得以隶使之,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之悲哉?故余与同社诸君子,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,而为之记,亦以明死生之大,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。

      贤士大夫者,冏卿因之吴公,太史文起文公、孟长姚公也。

  • 唐代:来鹄

    晓夕采桑多苦辛,好花时节不闲身。

    若教解爱繁华事,冻杀黄金屋里人。

  • 唐代:薛昭蕴

    清明节,雨晴天,得意正当年。

    马骄泥软锦连乾,香袖半笼鞭。

    花色融,人竟赏,尽是绣鞍朱鞅。

    日斜无计更留连,归路草和烟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香叆雕盘,寒生冰箸,画堂别是风光。

    主人情重,开宴出红妆。

    腻玉圆搓素颈,藕丝嫩、新织仙裳。

    双歌罢,虚檐转月,余韵尚悠扬。

    人间,何处有,司空见惯,应谓寻常。

    坐中有狂客,恼乱愁肠。

    报道金钗坠也,十指露、春笋纤长。

    亲曾见,全胜宋玉,想像赋高唐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山川与城郭,漠漠同一形。

    市人与鸦鹊,浩浩同一声。

    此阁几何高,何人之所营。

    侧身送落日,引手攀飞星。

    当年王中令,斫木南山赪。

    写真留阁下,铁面眼有棱。

    身强八九尺,与阁两峥嵘。

    古人虽暴恣,作事今世惊。

    登者尚呀喘,作者何以胜。

    曷不观此阁,其人勇且英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谁道东阳都瘦损,凝然点漆精神。

    瑶林终自隔风尘。

    试看披鹤氅,仍是谪仙人。

    省可清言挥玉尘,真须保器全真。

    风流何似道家纯。

    不应同蜀客,惟爱卓文君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渔父饮,谁家去。

    鱼蟹一时分付。

    酒无多少醉为期,彼此不论钱数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火云凝汗挥珠颗。

    颗珠挥汗凝云火。

    琼暖碧纱轻。

    轻纱碧暖琼。

    晕腮嫌枕印。

    印枕嫌腮晕。

    闲照晚妆残。

    残妆晚照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