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写人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闻道双衔凤带,不妨单著鲛绡。

    夜香知与阿谁烧。

    怅望水沈烟袅。

    云鬓风前绿卷,玉颜醉里红潮。

    莫教空度可怜宵。

    月与佳人共僚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寒玉细凝肤。

    清歌一曲倒金壶。

    冶叶倡条遍相识,净如。

    豆蔻花梢二月初。

    年少即须臾。

    芳时偷得醉工夫。

    罗帐细垂银烛背,欢娱。

    豁得平生俊气无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西塞山边白鹭飞,散花洲外片帆微。

    桃花流水鳜鱼肥。

    自庇一身青箬笠,相随到处绿蓑衣。

    斜风细雨不须归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道字娇讹苦未成。

    未应春阁梦多情。

    朝来何事绿鬟倾。

    彩索身轻长趁燕,红窗睡重不闻莺。

    困人天气近清明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,必有过人之节。

   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。

    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

   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

     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,其事甚怪;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,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。

   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,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;而世不察,以为鬼物,亦已过矣。

    且其意不在书。

      当韩之亡,秦之方盛也,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。

   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,不可胜数。

    虽有贲、育,无所复施。

    夫持法太急者,其锋不可犯,而其势未可乘。

   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,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;当此之时,子房之不死者,其间不能容发,盖亦已危矣。

      千金之子,不死于盗贼,何者?其身之可爱,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。

    子房以盖世之才,不为伊尹、太公之谋,而特出于荆轲、聂政之计,以侥幸于不死,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。

   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。

    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后可以就大事,故曰:“孺子可教也。

    ”  楚庄王伐郑,郑伯肉袒牵羊以逆;庄王曰:“其君能下人,必能信用其民矣。

    ”遂舍之。

    勾践之困于会稽,而归臣妾于吴者,三年而不倦。

    且夫有报人之志,而不能下人者,是匹夫之刚也。

    夫老人者,以为子房才有余,而忧其度量之不足,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,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。

    何则?非有生平之素,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,而命以仆妾之役,油然而不怪者,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,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。

    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,而项籍之所以败者,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。

    项籍唯不能忍,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;高祖忍之,养其全锋而待其弊,此子房教之也。

   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,高祖发怒,见于词色。

    由此观之,犹有刚强不忍之气,非子房其谁全之? 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,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,不称其志气。

    呜呼!此其所以为子房欤!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罗带双垂画不成。

    殢人娇态最轻盈。

    酥胸斜抱天边月,玉手轻弹水面冰。

    无限事,许多情。

    四弦丝竹苦丁宁。

    饶君拨尽相思调,待听梧桐叶落声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小莲初上琵琶弦,弹破碧云天。

    分明绣阁幽恨,都向曲中传。

    肤莹玉,鬓梳蝉,绮窗前。

    素娥今夜,故故随人,似斗婵娟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十八新娘八十郎,苍苍白发对红妆。

    鸳鸯被里成双夜,一树梨花压海棠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白发苍颜,正是维摩境界。

    空方丈、散花何碍。

    朱唇箸点,更髻鬟生彩。

    这些个,千生万生只在。

    好事心肠,著人情态。

    闲窗下、敛云凝黛。

    明朝端午,待学纫兰为佩。

    寻一首好诗,要书裙带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吴侬生长湖山曲,呼吸湖光饮山渌。

    不论世外隐君子,佣儿贩妇皆冰玉。

    先生可是绝俗人,神清骨冷无由俗。

    我不识君曾梦见,瞳子了然光可烛。

    遗篇妙字处处有,步绕西湖看不足。

    诗如东野不言寒,书似西台差少肉。

    平生高节已难继,将死微言犹可录。

    自言不作封禅书,更肯悲吟白头曲!我笑吴人不好事,好作祠堂傍修竹。

    不然配食水仙王,一盏寒泉荐秋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