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写人"类型的诗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奔鲸沛,荡海垠。

    吐霓翳日,腥浮云。

    帝怒下顾,哀垫昏。

    授以神柄,推元臣。

    手援天矛,截脩鳞。

    披攘蒙霿,开海门。

    地平水静,浮天根。

    羲和显耀,乘清氛。

    赫炎溥畅,融大钧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战武牢,动河朔。

    逆之助,图掎角。

    怒鷇麛,抗乔岳。

    翘萌牙,傲霜雹。

    王谋内定,申掌握。

    铺施芟夷,二主缚。

    惮华戎,廓封略。

    命之瞢,毕以斮。

    归有德,唯先觉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老僧道机熟,默语心皆寂。

    去岁别舂陵,沿流此投迹。

    室空无侍者,巾屦唯挂壁。

    一饭不愿馀,跏趺便终夕。

    风窗疏竹响,露井寒松滴。

    偶地即安居,满庭芳草积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  凡大人之道有三:一曰正蒙难,二曰法授圣,三曰化及民。

    殷有仁人曰箕子,实具兹道以立于世,故孔子述六经之旨,尤殷勤焉。

      当纣之时,大道悖乱,天威之动不能戒,圣人之言无所用。

    进死以并命,诚仁矣,无益吾祀,故不为。

    委身以存祀,诚仁矣,与亡吾国,故不忍。

    具是二道,有行之者矣。

    是用保其明哲,与之俯仰;晦是谟范,辱于囚奴;昏而无邪,隤而不息;故在易曰“箕子之明夷”,正蒙难也。

    及天命既改,生人以正,乃出大法,用为圣师。

    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;故在书曰“以箕子归作《洪范》”,法授圣也。

    及封朝鲜,推道训俗,惟德无陋,惟人无远,用广殷祀,俾夷为华,化及民也。

    率是大道,丛于厥躬,天地变化,我得其正,其大人欤?  呜乎!当其周时未至,殷祀未殄,比干已死,微子已去,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,武庚念乱以图存,国无其人,谁与兴理?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。

    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,其有志于斯乎?  唐某年,作庙汲郡,岁时致祀,嘉先生独列于易象,作是颂云:  蒙难以正,授圣以谟。

    宗祀用繁,夷民其苏。

    宪宪大人,显晦不渝。

    圣人之仁,道合隆污。

    明哲在躬,不陋为奴。

    冲让居礼,不盈称孤。

    高而无危,卑不可逾。

    非死非去,有怀故都。

    时诎而伸,卒为世模。

    易象是列,文王为徒。

    大明宣昭,崇祀式孚。

    古阙颂辞,继在后儒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裴封叔之第,在光德里。

    有梓人款其门,愿佣隙宇而处焉。

    所职,寻、引、规、矩、绳、墨,家不居砻斫之器。

    问其能,曰:“吾善度材,视栋宇之制,高深圆方短长之宜,吾指使而群工役焉。

    舍我,众莫能就一宇。

    故食于官府,吾受禄三倍;作于私家,吾收其直太半焉。

    ”他日,入其室,其床阙足而不能理,曰:“将求他工。

    ”余甚笑之,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。

   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,余往过焉。

    委群材,会群工,或执斧斤,或执刀锯,皆环立。

    向之梓人左持引,右执杖,而中处焉。

    量栋宇之任,视木之能举,挥其杖,曰“斧!”彼执斧者奔而右;顾而指曰:“锯!”彼执锯者趋而左。

    俄而,斤者斫,刀者削,皆视其色,俟其言,莫敢自断者。

    其不胜任者,怒而退之,亦莫敢愠焉。

    画宫于堵,盈尺而曲尽其制,计其毫厘而构大厦,无进退焉。

    既成,书于上栋曰:“某年、某月、某日、某建”。

    则其姓字也。

   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。

    余圜视大骇,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。

    继而叹曰:彼将舍其手艺,专其心智,而能知体要者欤!吾闻劳心者役人,劳力者役于人。

    彼其劳心者欤!能者用而智者谋,彼其智者欤!是足为佐天子,相天下法矣。

    物莫近乎此也。

   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。

    其执役者为徒隶,为乡师、里胥;其上为下士;又其上为中士,为上士;又其上为大夫,为卿,为公。

    离而为六职,判而为百役。

    外薄四海,有方伯、连率。

    郡有守,邑有宰,皆有佐政;其下有胥吏,又其下皆有啬夫、版尹以就役焉,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。

   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,举而加焉,指而使焉,条其纲纪而盈缩焉,齐其法制而整顿焉;犹梓人之有规、矩、绳、墨以定制也。

    择天下之士,使称其职;居天下之人,使安其业。

    视都知野,视野知国,视国知天下,其远迩细大,可手据其图而究焉,犹梓人画宫于堵,而绩于成也。

    能者进而由之,使无所德;不能者退而休之,亦莫敢愠。

    不炫能,不矜名,不亲小劳,不侵众官,日与天下之英才,讨论其大经,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。

   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。

    相道既得,万国既理,天下举首而望曰:「吾相之功也!」后之人循迹而慕曰:「彼相之才也!」士或谈殷、周之理者,曰:「伊、傅、周、召。

    」其百执事之勤劳,而不得纪焉;犹梓人自名其功,而执用者不列也。

    大哉相乎!通是道者,所谓相而已矣。

   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;以恪勤为公,以簿书为尊,炫能矜名,亲小劳,侵众官,窃取六职、百役之事,听听于府庭,而遗其大者远者焉,所谓不通是道者也。

   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,规矩之方圆,寻引之短长,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,又不能备其工,以至败绩,用而无所成也,不亦谬欤!或曰:「彼主为室者,傥或发其私智,牵制梓人之虑,夺其世守,而道谋是用。

    虽不能成功,岂其罪耶?亦在任之而已!」余曰:「不然!夫绳墨诚陈,规矩诚设,高者不可抑而下也,狭者不可张而广也。

    由我则固,不由我则圮。

    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,则卷其术,默其智,悠尔而去。

    不屈吾道,是诚良梓人耳!其或嗜其货利,忍而不能舍也,丧其制量,屈而不能守也,栋桡屋坏,则曰:『非我罪也』!可乎哉?可乎哉?」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,故书而藏之。

    梓人,盖古之审曲面势者,今谓之「都料匠」云。

    余所遇者,杨氏,潜其名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 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,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。

    王子晞为尚书,领行营节度使,寓军邠州,纵士卒无赖。

    邠人偷嗜暴恶者,卒以货窜名军伍中,则肆志,吏不得问。

    日群行丐取于市,不嗛,辄奋击折人手足,椎釜鬲瓮盎盈道上,袒臂徐去,至撞杀孕妇人。

   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,戚不敢言。

     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,愿计事。

    至则曰:“天子以生人付公理,公见人被暴害,因恬然。

    且大乱,若何?”孝德曰:“愿奉教。

    ”太尉曰:“某为泾州,甚适,少事;今不忍人无寇暴死,以乱天子边事。

   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,能为公已乱,使公之人不得害。

    ”孝德曰:“幸甚!”如太尉请。

      既署一月,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,又以刃刺酒翁,坏酿器,酒流沟中。

   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,皆断头注槊上,植市门外。

    晞一营大噪,尽甲。

    孝德震恐,召太尉曰:“将奈何?”太尉曰:“无伤也!请辞于军。

    ”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,太尉尽辞去。

    解佩刀,选老躄者一人持马,至晞门下。

    甲者出,太尉笑且入曰:“杀一老卒,何甲也?吾戴吾头来矣!”甲者愕。

    因谕曰:“尚书固负若属耶?副元帅固负若属耶?奈何欲以乱败郭氏?为白尚书,出听我言。

    ”晞出见太尉。

    太尉曰:“副元帅勋塞天地,当务始终。

    今尚书恣卒为暴,暴且乱,乱天子边,欲谁归罪?罪且及副元帅。

   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,杀害人,如是不止,几日不大乱?大乱由尚书出,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,不戢士。

    然则郭氏功名,其与存者几何?”  言未毕,晞再拜曰:“公幸教晞以道,恩甚大,愿奉军以从。

    ”顾叱左右曰:“皆解甲散还火伍中,敢哗者死!”太尉曰:“吾未晡食,请假设草具。

    ”既食,曰:“吾疾作,愿留宿门下。

    ”命持马者去,旦日来。

    遂卧军中。

    晞不解衣,戒候卒击柝卫太尉。

    旦,俱至孝德所,谢不能,请改过。

    邠州由是无祸。

      先是,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。

    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,自占数十顷,给与农,曰:“且熟,归我半。

    ”是岁大旱,野无草,农以告谌。

    谌曰:“我知入数而已,不知旱也。

    ”督责益急,农且饥死,无以偿,即告太尉。

    太尉判状辞甚巽,使人求谕谌。

    谌盛怒,召农者曰:“我畏段某耶?何敢言我!”取判铺背上,以大杖击二十,垂死,舆来庭中。

    太尉大泣曰:“乃我困汝!”即自取水洗去血,裂裳衣疮,手注善药,旦夕自哺农者,然后食。

    取骑马卖,市谷代偿,使勿知。

     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,刚直士也。

    入见谌,大骂曰:“汝诚人耶?泾州野如赭,人且饥死;而必得谷,又用大杖击无罪者。

    段公,仁信大人也,而汝不知敬。

    今段公唯一马,贱卖市谷入汝,汝又取不耻。

    凡为人傲天灾、犯大人、击无罪者,又取仁者谷,使主人出无马,汝将何以视天地,尚不愧奴隶耶!”谌虽暴抗,然闻言则大愧流汗,不能食,曰:“吾终不可以见段公!”一夕,自恨死。

     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,戒其族:“过岐,朱泚幸致货币,慎勿纳。

    ”及过,泚固致大绫三百匹。

    太尉婿韦晤坚拒,不得命。

    至都,太尉怒曰:“果不用吾言!”晤谢曰:“处贱无以拒也。

    ”太尉曰:“然终不以在吾第。

    ”以如司农治事堂,栖之梁木上。

    泚反,太尉终,吏以告泚,泚取视,其故封识具存。

      太尉逸事如右。

    元和九年月日,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。

     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,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,以取名天下,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。

    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,过真定,北上马岭,历亭障堡戍,窃好问老校退卒,能言其事。

    太尉为人姁姁,常低首拱手行步,言气卑弱,未尝以色待物;人视之,儒者也。

    遇不可,必达其志,决非偶然者。

    会州刺史崔公来,言信行直,备得太尉遗事,覆校无疑,或恐尚逸坠,未集太史氏,敢以状私于执事。

    谨状。

  • 唐代:元稹

    锦江滑腻蛾眉秀,幻出文君与薛涛。

    言语巧偷鹦鹉舌,文章分得凤凰毛。

    纷纷辞客多停笔,个个公卿欲梦刀。

    别后相思隔烟水,菖蒲花发五云高。

  • 唐代:元稹

    半欲天明半未明,醉闻花气睡闻莺。

    猧儿撼起钟声动,二十年前晓寺情。

  • 五代:李煜

    一棹春风一叶舟,一纶茧缕一轻钩。

    花满渚,酒满瓯,万顷波中得自由。

  • 魏晋:陶渊明

    玉台凌霞秀,王母怡妙颜。

    天地共俱生,不知几何年。

    灵化无穷已,馆宇非一山。

    高酣发新谣,宁效俗中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