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初中文言文"类型的诗

  • 南北朝:范晔

    鲁恭为中牢令,重德化,不任刑罚。

    袁安闻之,疑其不实,阴使人往视之。

    随恭行阡陌,俱坐桑下。

    有雉过,止其旁,旁有儿童。

    其人曰:“儿何不捕之?”儿言雉方雏,不得捕。

    其人讶而起,与恭决曰:“所以来者,欲察君之政绩也。

    今蝗不犯境,此一异也;爱及鸟兽,此二异也;童有仁心,此三异也。

    久留徒扰贤者耳,吾将速反,以状白安。

  • 南北朝:范晔

      (梁鸿)家贫而尚节,博览无不通。

    而不为章句。

    学毕,乃牧豕于上林苑中,曾误遗火,延及他舍。

    鸿乃寻访烧者,问所去失,悉以豕偿之。

    其主犹以为少。

    鸿曰:“无他财,愿以身居作。

    ”主人许之。

    因为执勤,不懈朝夕。

   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,乃共责让主人,而称鸿长者。

    于是,始敬鸿,悉还其豕。

    鸿不受而去。

      (选自南宋·范晔《后汉书.卷八十三》

  • 宋代:周密

      浙江之潮,天下之伟观也。

  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。

    方其远出海门,仅如银线;既而渐近,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,大声如雷霆,震撼激射,吞天沃日,势极雄豪。

    杨诚斋诗云“海涌银为郭,江横玉系腰”者是也。

     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,艨艟数百,分列两岸;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,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,如履平地。

    倏尔黄烟四起,人物略不相睹,水爆轰震,声如崩山。

    烟消波静,则一舸无迹,仅有“敌船”为火所焚,随波而逝。

      吴儿善泅者数百,皆披发文身,手持十幅大彩旗,争先鼓勇,溯迎而上,出没于鲸波万仞中,腾身百变,而旗尾略不沾湿,以此夸能。

     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,珠翠罗绮溢目,车马塞途,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,而僦赁看幕,虽席地不容间也。

  • 唐代:吴兢

    观二年,京师旱,蝗虫大起。

    太宗入苑视禾,见蝗虫,掇数枚而曰:“人以谷为命,而汝食之,是害于百姓。

    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

    尔其有灵,但当蚀我心,无害百姓。

    ”将吞之,左右遽谏曰:“恐诚疾,不可!”太宗:“所冀移灾朕躬,何疾之避!”遂吞之。

  • 南北朝:吴均

      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

    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

  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
      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

    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

    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。

      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,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

    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

    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

    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

    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
  • 宋代:方勺

    许昌士人张孝基,娶同里富人女。

    富人惟一子,不肖,斥逐去。

    富人病且死,尽以家财付孝基。

   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。

    久之,其子丐于途,孝基见之,恻然谓曰:“汝能灌园乎?”答曰:“如得灌园以就食,何幸!”孝基使灌园。

    其子稍自力,孝基怪之,复谓曰:“汝能管库乎?”答曰:“得灌园,已出望外,况管库乎?又何幸也。

    ”孝基使管库。

    其子颇驯谨,无他过。

    孝基徐察之,知其能自新,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。

  • 两汉:刘安

      近塞上之人,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。

    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为福乎?”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。

    人皆贺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能为祸乎?”家富良马,其子好骑,堕而折其髀。

    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为福乎?”居一年,胡人大入塞,丁壮者引弦而战。

    近塞之人,死者十九。

    此独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。

  • 明代:刘基

      工之侨得良桐焉,斫而为琴,弦而鼓之,金声而玉应。

   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,献之太常。

    使国工视之,曰:“弗古。

    ”还之。

      工之侨以归,谋诸漆工,作断纹焉;又谋诸篆工,作古窾焉。

    匣而埋诸土,期年出之,抱以适市。

    贵人过而见之,易之以百金,献诸朝。

    乐官传视,皆曰:“希世之珍也。

    ”  工之侨闻之,叹曰:“悲哉世也!岂独一琴哉?莫不然矣!而不早图之,其与亡矣。

    ”遂去,入于宕之山,不知其所终。

  • 明代:刘基

    若石居冥山之阴,有虎恒窥其藩。

    若石帅家人昼夜警:日出而殷钲,日入而举辉,筑墙掘坎以守。

    卒岁虎不能有获。

    一日,虎死,若石大喜,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。

    于是弛其惫,墙坏而不葺。

    无何,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。

   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,斥之不走。

    貙人立而爪之毙。

    人曰: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,其死也宜。

  • 清代:彭端淑

      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

   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。

      吾资之昏,不逮人也,吾材之庸,不逮人也;旦旦而学之,久而不怠焉,迄乎成,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。

    吾资之聪,倍人也,吾材之敏,倍人也;屏弃而不用,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。

    圣人之道,卒于鲁也传之。

   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,岂有常哉?   蜀之鄙有二僧:其一贫,其一富。

    贫者语于富者曰:“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”富者曰:“子何恃而往?”曰:“吾一瓶一钵足矣。

    ”富者曰:“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,犹未能也。

    子何恃而往!”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,富者有惭色。

      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几千里也,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。

    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是故聪与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;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,自败者也。

    昏与庸,可限而不可限也;不自限其昏与庸,而力学不倦者,自力者也。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