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寓言"类型的诗

  • 唐代:张九龄

    幽人归独卧,滞虑洗孤清。

    持此谢高鸟,因之传远情。

    日夕怀空意,人谁感至精?飞沈理自隔,何所慰吾诚?

  • 未知:佚名

    某氏园中,有古木,鹊巢其上,孵雏将出。

    一日,鹊徊翔其上,悲鸣不已。

    顷之,有群鹊鸣渐近,集古木上,忽有二鹊对鸣,若相语状,俄而扬去。

    未几,一鹳横空而来,“咯咯”作声,二鹊亦尾其后。

    群鹊见而噪,若有所诉。

    鹳又“咯咯”作声,似允所请。

   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,遂俯冲鹊巢,衔一赤蛇吞之。

    群鹊喧舞,若庆且谢也。

   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。

  • 两汉:佚名

    雉子,班如此。

    之于雉梁。

    无以吾翁孺,雉子。

    知得雉子高蜚止,黄鹄蜚,之以千里,王可思。

    雄来蜚从雌,视子趋一雉。

    雉子,车大驾马滕,被王送行所中。

    尧羊蜚从王孙行。

  • 清代:佚名

   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,从师读。

    师贫甚,炊不得米。

    林知之,亟归,以袜实米,满之,负以致师。

    师怒,谓其窃,却弗受。

    林归以告母,母笑曰:“若心固善,然此岂束修之礼?”即呼备,赍米一石致之塾,师乃受。

  • 未知:佚名

    南顿张助,于田中种禾,见李核,欲持去,顾见空桑,中有土,因植种,以余浆溉灌。

   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,转相告语。

    有病目痛者,息阴下,言:"李君令我目愈,谢以一豚。

    "目痛小疾,亦行自愈。

    众犬吠声,盲者得视,远近翕赫,其下车骑常数千百,酒肉滂沱。

    间一岁余,张助远出来还,见之,惊云:“此有何神,乃我所种耳。

    ”因就斫之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

    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;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。

    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

    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“今日病矣!予助苗长矣!”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

  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。

   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,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

    (闵 通:悯)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

    遽契其舟,曰:“是吾剑之所从坠。

    ”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

    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!

  • 先秦:吕不韦 撰

    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;以锤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

   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

    恶人闻之,可也;恶己自闻之,悖也!

  • 宋代:朱熹

    凡读书......须要读得字字响亮,不可误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牵强暗记,只是要多诵数遍,自然上口,久远不忘。

    古人云,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

    谓读得熟,则不待解说,自晓其义也。

    余尝谓,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

    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

    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

    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

  • 1
  • 2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