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寓言"类型的诗

  • 明代:冯梦龙

    明有陆庐峰者,于京城待用。

    尝于市遇一佳砚,议价未定。

    既还邸,使门人往,以一金易归。

    门人持砚归,公讶其不类。

    门人坚称其是。

    公曰:“向观砚有鸲鹆眼,今何无之?”答曰:“吾嫌其微凸,路值石工,幸有余银,令磨而平之。

    ”公大惋惜。

  • 明代:刘基

      杭有卖果者,善藏柑,涉寒暑不溃。

    出之烨然,玉质而金色。

    置于市,贾十倍,人争鬻之。

      予贸得其一,剖之,如有烟扑口鼻,视其中,则干若败絮。

    予怪而问之曰:“若所市于人者,将以实笾豆,奉祭祀,供宾客乎?将炫外以惑愚瞽也?甚矣哉,为欺也!”  卖者笑曰:“吾业是有年矣,吾赖是以食吾躯。

    吾售之,人取之,未尝有言,而独不足子所乎?世之为欺者不寡矣,而独我也乎?吾子未之思也。

      今夫佩虎符、坐皋比者,洸洸乎干城之具也,果能授孙、吴之略耶? 峨大冠、 拖长绅者,昂昂乎庙堂之器也,果能建伊、皋之业耶?盗起而不知御,民困而不知救,吏奸而不知禁,法斁而不知理,坐糜廪粟而不知耻。

    观其坐高堂,骑大马,醉醇醴而饫肥鲜者,孰不巍巍乎可畏,赫赫乎可象也?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也哉?今子是之不察,而以察吾柑!”  予默默无以应。

    退而思其言,类东方生滑稽之流。

   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?而托于柑以讽耶?

  • 清代:蒲松龄

      红毛国,旧许与中国相贸易,边帅见其众,不许登岸。

    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。

    帅思一毡所容无几,许之。

    其人置毡岸上,但容二人,拉之容四五人。

    且拉且登,顷刻毡大亩许,已登百人矣。

    短刃并发,出于不意,被掠数里而去。

  • 清代:蒲松龄

     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,穴中有小狼二。

    谋分捉之,各登一树,相去数十步。

    少倾,大狼至,入穴失子,意甚仓皇。

    童于树上扭小狼蹄、耳,故令嗥。

    大狼闻声仰视,怒奔树下,且号且抓。

    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。

    狼闻声四顾,始望见之;乃舍此趋彼,号抓如前状。

    前树又鸣,又转奔之。

    口无停声,足无停趾,数十往复,奔渐迟,声渐弱;既而奄奄僵卧,久之不动。

    童下视之,气已绝矣。

  • 清代:蒲松龄

    其一有屠人货肉归,日已暮,欻一狼来,瞰担上肉,似甚垂涎,随尾行数里。

    屠惧,示之以刃,少却;及走,又从之。

    屠无计,思狼所欲者肉,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。

    遂钩肉,翘足挂树间,示以空担。

    狼乃止。

    屠归。

    昧爽,往取肉,遥望树上悬巨物,似人缢死状。

    大骇,逡巡近视之,则死狼也。

    仰首细审,见狼口中含肉,钩刺狼腭,如鱼吞饵。

    时狼皮价昂,直十余金,屠小裕焉。

    缘木求鱼,狼则罹之,是可笑也。

    其二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。

    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。

    屠惧,投以骨。

    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。

    复投之,后狼止而前狼又至。

    骨已尽矣,而两狼之并驱如故。

    屠大窘,恐前后受其敌。

    顾野有麦场,场主积薪其中,苫蔽成丘。

    屠乃奔倚其下,弛担持刀。

    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

    少时,一狼径去,其一犬坐于前。

    久之,目似瞑,意暇甚。

    屠暴起,以刀劈狼首,又数刀毙之。

    方欲行,转视积薪后,一狼洞其中,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。

    身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

    屠自后断其股,亦毙之。

    乃悟前狼假寐,盖以诱敌。

    狼亦黠矣,而顷刻两毙,禽兽之变诈几何哉?止增笑耳。

    其三一屠暮行,为狼所逼。

   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,奔入伏焉。

    狼自苫中探爪入。

    屠急捉之,令不可去。

   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。

    惟有小刀不盈寸,遂割破狼爪下皮,以吹豕之法吹之。

    极力吹移时,觉狼不甚动,方缚以带。

    出视,则狼胀如牛,股直不能屈,口张不得合。

    遂负之以归。

    非屠,乌能作此谋也!三事皆出于屠;则屠人之残爆,杀狼亦可用也。

  • 清代:纪昀

    曹司农竹虚言,其族兄自歙往扬州,途经友人家。

    时盛夏,延坐书屋,甚轩爽,暮欲下榻其中。

    友人曰:“是有魅,夜不可居。

    ”曹强居之。

    夜半,有物自门隙蠕蠕入,薄如夹纸。

    入室后,渐开展作人形,乃女子也。

    曹殊不畏。

    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。

    曹笑曰:“犹是发,但稍乱;犹是舌,但稍长,亦何足畏?”忽自摘其首置案上。

    曹又笑曰:“有首尚不足畏,况无首也。

    ”鬼技穷,倏然。

    及归途再宿,夜半,门隙又蠕蠕,甫露其首,辄唾曰:“又此败兴物耶?”竟不入。

  • 宋代:刘义庆

      有鹦鹉飞集他山,山中禽兽辄相爱。

    鹦鹉自念虽乐,此山虽乐,然非吾久居之地,遂去,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,山中大火。

    鹦鹉遥见,心急如焚,遂入水沾羽,飞而洒之。

      天神言:“汝虽有好意,然何足道也?”对曰:“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,然吾尝侨居是山,禽兽善待,皆为兄弟,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!”  天神嘉其义,即为之灭火。

  • 唐代:罗隐

    不论平地与山尖,无限风光尽被占。

    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?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陈康肃公善射,当世无双 ,公亦以此自矜。

    尝射于家圃,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,久而不去。

  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

      康肃问曰:“汝亦知射乎?吾射不亦精乎?”翁曰:“无他, 但手熟尔。

    ”康肃忿然曰:“尔安敢轻吾射!”翁曰:“以我酌油知之。

    ”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沥之,自钱孔入,而钱不湿。

    因曰:“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

    ”康肃笑而遣之。

     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?

  • 宋代:王安石

    吏役沧海上,瞻山一停舟。

    怪此秃谁使,乡人语其由。

    一狙山上鸣,一狙从之游。

    相匹乃生子,子众孙还稠。

    山中草木盛,根实始易求。

    攀挽上极高,屈曲亦穷幽。

    众狙各丰肥,山乃尽侵牟。

    攘争取一饱,岂暇议藏收?大狙尚自苦,小狙亦已愁。

    稍稍受咋啮,一毛不得留。

    狙虽巧过人,不善操锄耰。

    所嗜在果谷,得之常以偷。

    嗟此海山中,四顾无所投。

    生生未云已,岁晚将安谋?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