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古文观止"类型的诗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楚武王侵随,使薳章求成焉,军于瑕以待之。

    随人使少师董成。

     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:“吾不得志于汉东也,我则使然。

   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,以武临之,彼则惧而协以谋我,故难间也。

    汉东之国,随为大。

    随张,必弃小国。

    小国离,楚之利也。

    少师侈,请羸师以张之。

    ”熊率且比曰:“季梁在,何益?”斗伯比曰:“以为后图。

    少师得其君。

    ”  王毁军而纳少师。

    少师归,请追楚师。

    随侯将许之。

      季梁止之曰:“天方授楚。

    楚之羸,其诱我也,君何急焉?臣闻小之能敌大也,小道大淫。

    所谓道,忠于民而信于神也。

    上思利民,忠也;祝史正辞,信也。

    今民馁而君逞欲,祝史矫举以祭,臣不知其可也。

    ”公曰:“吾牲牷肥腯,粢盛丰备,何则不信?”对曰:“夫民,神之主也。

    是以圣王先成民,而后致力于神。

    故奉牲以告曰‘博硕肥腯。

    ’谓民力之普存也,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,谓其不疾瘯蠡也,谓其备腯咸有也。

    奉盛以告曰:‘洁粢丰盛。

    ’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

    奉酒醴以告曰:‘嘉栗旨酒。

    ’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。

    所谓馨香,无谗慝也。

    故务其三时,修其五教,亲其九族,以致其禋祀。

  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,故动则有成。

    今民各有心,而鬼神乏主,君虽独丰,其何福之有?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,庶免于难。

    ”  随侯惧而修政,楚不敢伐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晋师从齐师,入自丘舆,击马陉。

     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、玉磬与地。

    “不可,则听客之所为。

    ”  宾媚人致赂,晋人不可,曰:“必以肖同叔子为质,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。

    ”对曰:“肖同叔子非他,寡君之母也;若以匹敌,则亦晋君之母也。

   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,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,其若王命何?且是以不孝令也。

    诗曰:‘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

    ’若以不孝令于诸侯,其无乃非德类也乎?先王疆理天下,物土之宜,而布其利。

    故诗曰:‘我疆我理,南东其亩。

    ’今吾子疆理诸侯,而曰‘尽东其亩’而已;唯吾子戎车是利,无顾土宜,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?反先王则不义,何以为盟主?其晋实有阙。

    四王之王也,树德而济同欲焉;五伯之霸也,勤而抚之,以役王命;今吾子求合诸侯,以逞无疆之欲。

    诗曰:‘布政优优,百禄是遒。

    ’子实不优,而弃百禄,诸侯何害焉?不然,寡君之命使臣,则有辞矣。

    曰‘子以君师辱于敝邑,不腆敝赋,以犒从者;畏君之震,师徒桡败。

    吾子惠徼齐国之福,不泯其社稷,使继旧好,唯是先君之敝器、土地不敢爱。

    子又不许,请收合馀烬,背城借一。

    敝邑之幸,亦云从也;况其不幸,敢不唯命是听?’”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郑子产有疾。

    谓子大叔曰:“我死,子必为政。

   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,其次莫如猛。

    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,故鲜死焉。

    水懦弱,民狎而玩之,则多死焉,故宽难。

    ”疾数月而卒。

      大叔为政,不忍猛而宽。

    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。

    大叔悔之,曰:“吾早从夫子,不及此。

    ”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,尽杀之,盗少止。

      仲尼曰:“善哉!政宽则民慢,慢则纠之以猛。

    猛则民残,残则施之以宽。

    宽以济猛;猛以济宽,政是以和。

    ”《诗》曰:‘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;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

    ’施之以宽也。

    ‘毋从诡随,以谨无良;式遏寇虐,惨不畏明。

    ’纠之以猛也。

    ‘柔远能迩,以定我王。

    ’平之以和也。

    又曰:‘不竞不絿,不刚不柔,布政优优,百禄是遒。

    ’和之至也。

    ”  及子产卒,仲尼闻之,出涕曰:“古之遗爱也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吕、郤畏逼,将焚公宫而弑晋侯。

    寺人披请见。

    公使让之,且辞焉,曰:“蒲城之役,君命一宿,女即至。

   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,女为惠公来求杀余,命女三宿,女中宿至。

   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?夫袪犹在,女其行乎!”对曰:“臣谓君之入也,其知之矣。

    若犹未也,又将及难。

    君命无二,古之制也。

    除君之恶,唯力是视。

    蒲人、狄人、余何有焉?即位,其无蒲、狄乎!齐桓公置射钩,而使管仲相。

    君若易之,何辱命焉?行者甚众,岂唯刑臣?”公见之,以难告。

    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。

    己丑晦,公宫火。

    瑕甥、郤芮不获公,乃如河上,秦伯诱而杀之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晋侯合诸侯于扈,平宋也。

     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,以为贰于楚也。

   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,以告赵宣子曰:“寡君即位三年,召蔡侯而与之事君。

    九月,蔡侯入于敝邑以行,敝邑以侯宣多之难,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,十一月,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。

    十二年六月,归生佐寡君之嫡夷,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。

   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,以蒇陈事。

    十五年五月,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。

    往年正月,烛之武往朝夷也。

    八月,寡君又往朝。

   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,而不敢贰焉,则敝邑之故也。

    虽敝邑之事君,何以不免?在位之中,一朝于襄,而再见于君,夷与孤之二三臣,相及于绛。

    虽我小国,则蔑以过之矣。

    今大国曰:‘尔未逞吾志。

    ’敝邑有亡,无以加焉。

    古人有言曰:‘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’又曰:‘鹿死不择音。

    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;不德,则其鹿也。

    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命之罔极,亦知亡矣。

    将悉敝赋以待于鯈,唯执事命之。

    文公二年,朝于齐;四年,为齐侵蔡,亦获成于楚。

    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,岂有罪也?大国若弗图,无所逃命。

    ”   晋巩朔行成于郑,赵穿、公婿池为质焉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,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,以求知罃。

   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,故楚人许之。

      王送知罃,曰:“子其怨我乎?”对曰:“二国治戎,臣不才,不胜其任,以为俘馘。

    执事不以衅鼓,使归即戮,君之惠也。

    臣实不才,又谁敢怨?”  王曰:“然则德我乎?”对曰:“二国图其社稷,而求纾其民,各惩其忿,以相宥也,两释累囚,以成其好。

    二国有好,臣不与及,其谁敢德?”  王曰:“子归何以报我?”对曰:“臣不任受怨,君亦不任受德。

    无怨无德,不知所报。

    ”  王曰:“虽然,必告不谷。

    ”对曰:“以君之灵,累臣得归骨于晋,寡君之以为戮,死且不朽。

   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,以赐君之外臣首;首其请于寡君,而以戮于宗,亦死且不朽。

    若不获命,而使嗣宗职,次及于事,而帅偏师以脩封疆,虽遇执事,其弗敢违。

    其竭力致死,无有二心,以尽臣礼。

    所以报也!  王曰:“晋未可与争。

    ”重为之礼而归之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楚子伐陆浑之戎,遂至于雒,观兵于周疆。

   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。

   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

      对曰:“在德不在鼎。

    昔夏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而为之备,使民知神奸。

    故民入川泽山林,不逢不若。

    螭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

    用能协于上下,以承天休。

    桀有昏德,鼎迁于商,载祀六百。

    商纣暴虐,鼎迁于周。

    德之休明,虽小,重也。

    其奸回昏乱,虽大,轻也。

    天祚明德,有所底止。

    成王定鼎于郏鄏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

    周德虽衰,天命未改。

    鼎之轻重,未可问也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秋七月,公会齐侯、郑伯伐许。

    庚辰,傅于许。

    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,子都自下射之,颠。

   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,周麾而呼曰:“君登矣!”郑师毕登。

    壬午,遂入许。

    许庄公奔卫。

    齐侯以许让公。

    公曰:“君谓许不共,故从君讨之。

    许既伏其罪矣。

    虽君有命,寡人弗敢与闻。

    ”乃与郑人。

     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,曰:“天祸许国,鬼神实不逞于许君,而假手于我寡人,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,其敢以许自为功乎?寡人有弟,不能和协,而使糊其口于四方,其况能久有许乎?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,吾将使获也佐吾子。

    若寡人得没于地,天其以礼悔祸于许,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,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,如旧昏媾,其能降以相从也。

    无滋他族实逼处此,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。

    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,而况能禋祀许乎?寡人之使吾子处此,不惟许国之为,亦聊以固吾圉也。

    ”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,曰:“凡而器用财贿,无置于许。

    我死,乃亟去之!吾先君新邑于此,王室而既卑矣,周之子孙日失其序。

    夫许,大岳之胤也。

    天而既厌周德矣,吾其能与许争乎?”  君子谓郑庄公“于是乎有礼。

    礼,经国家,定社稷,序民人,利后嗣者也。

    许,无刑而伐之,服而舍之,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,可谓知礼矣。

    ”(序民人 一作:序人民)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晋侯赏从亡者,介之推不言禄,禄亦弗及。

      推曰:“献公之子九人,唯君在矣。

    惠、怀无亲,外内弃之。

    天未绝晋,必将有主。

    主晋祀者,非君而谁?天实置之,而二三子以为己力,不亦诬乎?窃人之财,犹谓之盗。

    况贪天之功,以为己力乎?下义其罪,上赏其奸。

    上下相蒙,难与处矣。

    ”  其母曰:“盍亦求之?以死谁怼?”  对曰:“尤而效之,罪又甚焉!且出怨言,不食其食。

    ”  其母曰:“亦使知之,若何?”  对曰:“言,身之文也。

    身将隐,焉用文之?是求显也。

    ”  其母曰:“能如是乎?与汝偕隐。

    ”遂隐而死。

      晋侯求之,不获,以绵上(地名)为之田。

    曰:“以志吾过,且旌善人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,曰庄姜。

    美而无子,卫人所为赋《硕人》也。

    又娶于陈,曰厉妫。

    生孝伯,蚤死。

    其娣戴妫生桓公,庄姜以为己子。

      公子州吁,嬖人之子也。

    有宠而好兵,公弗禁,庄姜恶之。

      石碏谏曰:“臣闻爱子,教之以义方,弗纳于邪。

    骄奢淫佚,所自邪也。

    四者之来,宠禄过也。

    将立州吁,乃定之矣;若犹未也,阶之为祸。

    夫宠而不骄,骄而能降,降而不憾,憾而能眕者,鲜矣。

    且夫贱妨贵,少陵长,远间亲,新间旧,小加大,淫破义,所谓六逆也。

    君义,臣行,父慈,子孝,兄爱,弟敬,所谓六顺也。

    去顺效逆,所以速祸也。

    君人者,将祸是[通“事”]务去,而速之,无乃不可乎?”弗听。

      其子厚与州吁游,禁之,不可。

    桓公立,乃老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