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忧国忧民"类型的诗

  • 魏晋:王粲

    悠悠涉荒路,靡靡我心愁。

    四望无烟火,但见林与丘。

    城郭生榛棘,蹊径无所由。

    雚蒲竟广泽,葭苇夹长流。

    日夕凉风发,翩翩漂吾舟。

    寒蝉在树鸣,鹳鹄摩天游。

    客子多悲伤,泪下不可收。

    朝入谯郡界,旷然消人忧。

    鸡鸣达四境,黍稷盈原畴。

    馆宅充廛里,士女满庄馗。

    自非圣贤国,谁能享斯休?诗人美乐土,虽客犹愿留。

  • 宋代:杨炎正

    把酒对斜日,无语问西风。

    胭脂何事,都做颜色染芙蓉。

    放眼暮江千顷,中有离愁万斛,无处落征鸿。

    天在阑干角,人倚醉醒中。

    千万里,江南北,浙西东。

    吾生如寄,尚想三径菊花丛。

    谁是中州豪杰,借我五湖舟楫,去作钓鱼翁。

    故国且回首,此意莫匆匆。

  • 宋代:曾巩

      滁州之西南,泉水之涯,欧阳公作州之二年,构亭曰“丰乐”,自为记,以见其名义。

   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,得山之高,构亭曰“醒心”,使巩记之。

     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,则必即丰乐以饮。

    或醉且劳矣,则必即醒心而望,以见夫群山之相环,云烟之相滋,旷野之无穷,草树众而泉石嘉,使目新乎其所睹,耳新乎其所闻,则其心洒然而醒,更欲久而忘归也。

   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,取韩子退之《北湖》之诗云。

    噫!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,而名之以见其实,又善者矣。

      虽然,公之乐,吾能言之。

   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,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。

    天下之学者,皆为材且良;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,皆得其宜,公乐也。

    一山之隅,一泉之旁,岂公乐哉?乃公所寄意于此也。

      若公之贤,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。

    今同游之宾客,尚未知公之难遇也。

    后百千年,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,思欲见之,有不可及之叹,然后知公之难遇也。

    则凡同游于此者,其可不喜且幸欤!而巩也,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,其又不喜且幸欤! 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。

  • 宋代:刘过

    中原邈邈路何长,文物衣冠天一方。

    独有孤臣挥血泪,更无奇杰叫天阊。

    关河夜月冰霜重,宫殿春风草木荒。

    犹耿孤忠思报主,插天剑气夜光芒。

  • 唐代:崔道融

    雨足高田白,披蓑半夜耕。

    人牛力俱尽,东方殊未明。

  • 唐代:曹松

    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

    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
  • 宋代:张元干

    梦绕神州路。

    怅秋风、连营画角,故宫离黍。

    底事昆仑倾砥柱,九地黄流乱注。

    聚万落千村狐兔。

    天意从来高难问,况人情老易悲难诉。

    更南浦,送君去。

    凉生岸柳催残暑。

    耿斜河,疏星残月,断云微度。

    万里江山知何处?回首对床夜语。

    雁不到,书成谁与?目尽青天怀今古,肯儿曹恩怨相尔汝!举大白,听《金缕》。

  • 元代:王冕

    我行冀州路,默想古帝都。

    水土或匪昔,禹贡书亦殊。

    城郭类村坞,雨雪苦载涂。

    丛薄聚冻禽,狐狸啸枯株。

    寒云着我巾,寒风裂我襦。

    盱衡一吐气,冻凌满髭须。

    程程望烟火,道傍少人居。

    小米无得买,浊醪无得酤。

    土房桑树根,仿佛似酒垆。

    徘徊问野老,可否借我厨?野老欣笑迎,近前挽我裾。

    热水温我手,火炕暖我躯。

    丁宁勿洗面,洗面破皮肤。

    我知老意仁,缓缓驱仆夫。

    窃问老何族?云是奕世儒。

    自从大朝来,所习亮匪初。

    民人籍征戍,悉为弓矢徒。

    纵有好儿孙,无异犬与猪。

    至今成老翁,不识一字书。

    典故无所考,礼义何所拘?论及祖父时,痛入骨髓余。

    我闻忽太息,执手空踌蹰。

    踌蹰向苍天,何时更得甦?饮泣不忍言,拂袖西南隅。

  • 明代:于谦

    凿开混沌得乌金,藏蓄阳和意最深。

    爝火燃回春浩浩,洪炉照破夜沉沉。

    鼎彝元赖生成力,铁石犹存死后心。

    但愿苍生俱饱暖,不辞辛苦出山林。

  • 宋代:范成大

    碧瓦楼头绣幙遮,赤栏桥外绿溪斜。

    无风杨柳漫天絮,不雨棠梨满地花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