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历史"类型的诗

  • 元代:周德清

    羊续高高挂起,冯苦苦伤悲。

    大海边,长江内,多少渔矶?记得荆公旧日题:何处无鱼羹饭吃?

  • 清代:朱彝尊

    贺六浑来,主三军队,壶关王气曾分。

    人说当年。

    离宫筑向云根。

    烧烟一片氤氲,想香姜、古瓦犹存。

    琵琶何处?听残《敕勒》,销尽英魂。

    霜鹰自去,青雀空飞,画楼十二,冰井无痕。

    春风袅娜,依然芳草罗裙。

    驱马斜阳,到鸣钟、佛火黄昏。

    伴残僧、千山万山,凉月松门。

  • 元代:乔吉

    笙歌梦断蒺藜沙,罗绮香馀野菜花。

    乱云老树夕阳下,燕休寻王谢家,恨兴亡怒煞些鸣蛙。

    铺锦池埋荒甃,流杯亭堆破瓦,何处也繁华?

  • 元代:乔吉

    江南倦客登临,多少豪雄,几许消沉。

    今日何堪,买田阳羡,挂剑长林。

    霞缕烂谁家昼锦,月钩横故国丹心。

    窗影灯深,磷火青青,山鬼喑喑。

  • 清代:吴伟业

    沽酒南徐,听夜雨、江声千尺。

    记当年、阿童东下,佛狸深入。

    白面书生成底用?萧郎裙屐偏轻敌。

    笑风流北府好谈兵,参军客。

    人事改,寒云白。

    旧垒废,神鸦集。

    尽沙沉浪洗,断戈残戟。

    落日楼船鸣铁锁,西风吹尽王侯宅。

    任黄芦苦竹打寒潮,渔樵笛。

  • 宋代:苏洵

      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 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

    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

    或曰:六国互丧,率赂秦耶?曰:不赂者以赂者丧,盖失强援,不能独完。

    故曰:弊在赂秦也。

      秦以攻取之外,小则获邑,大则得城。

    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;诸侯之所亡,与战败而亡者,其实亦百倍。

    则秦之所大欲,诸侯之所大患,固不在战矣。

    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斩荆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

    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

    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寝。

    起视四境,而秦兵又至矣。

  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无厌,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。

  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。

    至于颠覆,理固宜然。

    古人云:“以地事秦,犹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。

    ”此言得之。

      齐人未尝赂秦,终继五国迁灭,何哉?与嬴而不助五国也。

    五国既丧,齐亦不免矣。

    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义不赂秦。

  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,斯用兵之效也。

    至丹以荆卿为计,始速祸焉。

    赵尝五战于秦,二败而三胜。

    后秦击赵者再,李牧连却之。

    洎牧以谗诛,邯郸为郡,惜其用武而不终也。

  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,可谓智力孤危,战败而亡,诚不得已。

  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,齐人勿附于秦,刺客不行,良将犹在,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。

      呜呼!以赂秦之地,封天下之谋臣,以事秦之心,礼天下之奇才,并力西向,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。

    悲夫!有如此之势,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,日削月割,以趋于亡。

  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!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,其势弱于秦,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。

    苟以天下之大,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,是又在六国下矣。

  • 宋代:苏辙

      尝读六国《世家》,窃怪天下之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众,发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秦,而不免于死亡。

    常为之深思远虑,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,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,而见利之浅,且不知天下之势也。

     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郊;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野。

    秦之有韩、魏,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。

    韩、魏塞秦之冲,而弊山东之诸侯,故夫天下之所重者,莫如韩、魏也。

   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,商鞅用于秦而收魏,昭王未得韩、魏之心,而出兵以攻齐之刚、寿,而范雎以为忧。

   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。

      秦之用兵于燕、赵,秦之危事也。

    越韩过魏,而攻人之国都,燕、赵拒之于前,而韩、魏乘之于后,此危道也。

    而秦之攻燕、赵,未尝有韩、魏之忧,则韩、魏之附秦故也。

    夫韩、魏诸侯之障,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,此岂知天下之势邪!委区区之韩、魏,以当强虎狼之秦,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?韩、魏折而入于秦,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,而使天下偏受其祸。

      夫韩、魏不能独当秦,而天下之诸侯,藉之以蔽其西,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。

    秦人不敢逾韩、魏以窥齐、楚、燕、赵之国,而齐、楚、燕、赵之国,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。

    以四无事之国,佐当寇之韩、魏,使韩、魏无东顾之忧,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;以二国委秦,而四国休息于内,以阴助其急,若此,可以应夫无穷,彼秦者将何为哉!不知出此,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,背盟败约,以自相屠灭,秦兵未出,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。

   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,可不悲哉!

  • 元代:张可久

    兴亡千古繁华梦,诗眼倦天涯。

    孔林乔木,吴宫蔓草,楚庙寒鸦。

    数间茅舍,藏书万卷,投老村家。

    山中何事?松花酿酒,春水煎茶。

  • 唐代:李益

    鹳雀楼西百尺樯,汀洲云树共茫茫,汉家箫鼓空流水,魏国山河半夕阳。

    事去千年犹恨速,愁来一日即为长。

    风烟并起思归望,远目非春亦自伤。

  • 清代:郑燮

    悬岩千尺,借欧刀吴斧,削成城郭。

    千里金城回不尽,万里洪涛喷薄。

    王浚楼船,旌麾直指,风利何曾泊。

    船头列炬,等闲烧断铁索。

    而今春去秋来,一江烟雨,万点征鸿掠。

    叫尽六朝兴废事,叫断孝陵殿阁。

    山色苍凉,江流悍急,潮打空城脚。

    数声渔笛,芦花风起作作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