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历史"类型的诗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夏,齐孝公伐我北鄙。

      公使展喜犒师、使受命于展禽、齐侯未入竟、展喜从之, 曰:“寡君闻君亲举玉趾、将辱于敝邑,使下臣犒执事、”齐侯曰:“鲁人恐乎?”对曰:“小人恐矣,君子则否。

    ”齐侯曰:“室如县罄、野无青草、何恃而不恐?”对曰:“恃先王之命。

    昔周公、 大公股肱周室、夹辅成王。

    成王劳之,而赐之盟,曰:‘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!’载在盟府、大师职之、桓公是以纠合诸侯,而谋 其不协,弥缝其阙、而匡救其灾,昭旧职也、及君即位,诸侯 之望曰:‘其率桓之功、“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、曰:‘岂其嗣世 九年,而弃命废职?其若先君何?君必不然。

    ’恃此而不恐。

    ”齐侯乃还。

  • 先秦:左丘明

     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。

      宫之奇谏曰:“虢,虞之表也。

    虢亡,虞必从之。

    晋不可启,寇不可翫。

    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、虢之谓也。

    ”  公曰:“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”  对曰:“大伯、虞仲,大王之昭也 。

    大伯不从,是以不嗣。

    虢仲、虢叔,王季之穆也,为文王卿士,勋在王室,藏于盟府。

    将虢是灭,何爱于虞!且虞能亲于桓、庄乎?其爱之也,桓、庄之族何罪?而以为戮,不唯逼乎?亲以宠逼,犹尚害之,况以国乎?”  公曰:“吾享祀丰洁,神必据我。

    ”  对曰:“臣闻之,鬼神非人实亲,惟德是依。

    故《周书》曰:‘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。

    ’又曰:‘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

    ’又曰:‘民不易物,惟德繄物。

    ’如是,则非德,民不和,神不享矣。

    神所冯依,将在德矣。

    若晋取虞,而明德以荐馨香,神其吐之乎?”  弗听,许晋使。

      宫之奇以其族行,曰:“虞不腊矣。

    在此行也,晋不更举矣。

    ”  八月甲午,晋侯围上阳,问于卜偃曰:“吾其济乎?”  对曰:“克之。

    ”  公曰:“何时?”  对曰:“童谣曰:‘丙之晨,龙尾伏辰,均服振振,取虢之旂。

    鹑之贲贲,天策炖炖,火中成军,虢公其奔。

    ’其九月、十月之交乎!丙子旦,日在尾,月在策,鹑火中,必是时也。

    ”  冬,十二月丙子朔,晋灭虢,虢公丑奔京师。

    师还,馆于虞,遂袭虞,灭之,执虞公.及其大夫井伯,从媵秦穆姬。

    而修虞祀,且归其职贡于王,故书曰:“晋人执虞公。

    ”罪虞公,言易也。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二月犹北风,天阴雪冥冥。

    寥落一室中,怅然惭百龄。

    苦愁正如此,门柳复青青。

  • 宋代:秦观

    秦峰苍翠,耶溪潇洒,千岩万壑争流。

    鸳瓦雉城,谯门画戟,蓬莱燕阁三休。

    天际识归舟,泛五湖烟月,西子同游。

    茂草台荒,苎萝村冷起闲愁。

    何人览古凝眸。

    怅朱颜易失,翠被难留。

    梅市旧书,兰亭古墨,依稀风韵生秋。

    狂客鉴湖头,有百年台沼,终日夷犹。

    最好金龟换酒,相与醉沧州。

  • 唐代:温庭筠

    穆满曾为物外游,六龙经此暂淹留。

    返魂无验青烟灭,埋血空生碧草愁。

    香辇却归长乐殿,晓钟还下景阳楼。

    甘泉不复重相见,谁道文成是故侯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臣闻朋党之说,自古有之,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。

  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,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,此自然之理也。

      然臣谓小人无朋,惟君子则有之。

    其故何哉?小人所好者禄利也,所贪者财货也。

    当其同利之时,暂相党引以为朋者,伪也;及其见利而争先,或利尽而交疏,则反相贼害,虽其兄弟亲戚,不能自保。

    故臣谓小人无朋,其暂为朋者,伪也。

    君子则不然。

    所守者道义,所行者忠信,所惜者名节。

    以之修身,则同道而相益;以之事国,则同心而共济;终始如一,此君子之朋也。

    故为人君者,但当退小人之伪朋,用君子之真朋,则天下治矣。

      尧之时,小人共工、驩兜等四人为一朋,君子八元、八恺十六人为一朋。

    舜佐尧,退四凶小人之朋,而进元、恺君子之朋,尧之天下大治。

    及舜自为天子,而皋、夔、稷、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,更相称美,更相推让,凡二十二人为一朋,而舜皆用之,天下亦大治。

    《书》曰:“纣有臣亿万,惟亿万心;周有臣三千,惟一心。

    ”纣之时,亿万人各异心,可谓不为朋矣,然纣以亡国。

    周武王之臣,三千人为一大朋,而周用以兴。

    后汉献帝时,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,目为党人。

    及黄巾贼起,汉室大乱,后方悔悟,尽解党人而释之,然已无救矣。

    唐之晚年,渐起朋党之论。

    及昭宗时,尽杀朝之名士,或投之黄河,曰:“此辈清流,可投浊流。

    ”而唐遂亡矣。

      夫前世之主,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,莫如纣;能禁绝善人为朋,莫如汉献帝;能诛戮清流之朋,莫如唐昭宗之世;然皆乱亡其国。

   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,莫如舜之二十二臣,舜亦不疑而皆用之;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,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,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。

    周武之世,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,自古为朋之多且大,莫如周;然周用此以兴者,善人虽多而不厌也。

      嗟呼!兴亡治乱之迹,为人君者,可以鉴矣。

  • 唐代:韩愈

      我思古人,伊郑之侨。

    以礼相国,人未安其教;游于乡之校,众口嚣嚣。

    或谓子产:“毁乡校则止。

    ”曰:“何患焉?可以成美。

    夫岂多言,亦各其志:善也吾行,不善吾避;维善维否,我于此视。

    川不可防,言不可弭。

    下塞上聋,邦其倾矣。

    ”既乡校不毁,而郑国以理。

      在周之兴,养老乞言;及其已衰,谤者使监。

    成败之迹,昭哉可观。

      维是子产,执政之式。

    维其不遇,化止一国。

    诚率此道,相天下君;交畅旁达,施及无垠,於虖!四海所以不理,有君无臣。

    谁其嗣之?我思古人!

  • 魏晋:陶渊明

    岩岩显朝市,帝者慎用才。

    何以废共鲧,重华为之来。

    仲父献诚言,姜公乃见猜;临没告饥渴,当复何及哉!

  • 唐代:李商隐

    骊岫飞泉泛暖香,九龙呵护玉莲房。

    平明每幸长生殿,不从金舆惟寿王。

  • 清代:纳兰性德

    海色残阳影断霓,寒涛日夜女郎祠。

    翠钿尘网上蛛丝。

    澄海楼高空极目,望夫石在且留题。

    六王如梦祖龙非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