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赞颂"类型的诗

  • 两汉:司马迁

      文帝之后六年,匈奴大入边。

   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,军霸上;祝兹侯徐厉为将军,军棘门;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,军细柳,以备胡。

      上自劳军。

    至霸上及棘门军,直驰入,将以下骑送迎。

    已而之细柳军,军士吏被甲,锐兵刃,彀弓弩,持满。

    天子先驱至,不得入。

    先驱曰:“天子且至!”军门都尉曰:“将军令曰:‘军中闻将军令,不闻天子之诏。

    ’”居无何,上至,又不得入。

  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:“吾欲入劳军。

    ”亚夫乃传言开壁门。

   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:“将军约,军中不得驱驰。

    ”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。

    至营,将军亚夫持兵揖曰:“介胄之士不拜,请以军礼见。

    ”天子为动,改容式车,使人称谢:“皇帝敬劳将军。

    ”成礼而去。

      既出军门,群臣皆惊。

    文帝曰:“嗟呼,此真将军矣!曩者霸上、棘门军,若儿戏耳,其将固可袭而虏也。

    至于亚夫,可得而犯邪?”称善者久之。

  • 明代:张溥

      五人者,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,激于义而死焉者也。

    至于今,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,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;且立石于其墓之门,以旌其所为。

    呜呼,亦盛矣哉!  夫五人之死,去今之墓而葬焉,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。

    夫十有一月之中,凡富贵之子,慷慨得志之徒,其疾病而死,死而湮没不足道者,亦已众矣;况草野之无闻者欤?独五人之皦皦,何也?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,在丙寅三月之望。

  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,为之声义,敛赀财以送其行,哭声震动天地。

    缇骑按剑而前,问:“谁为哀者?”众不能堪,抶而仆之。

  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,公之逮所由使也;吴之民方痛心焉,于是乘其厉声以呵,则噪而相逐。

   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。

   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,按诛五人,曰颜佩韦、杨念如、马杰、沈扬、周文元,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。

      然五人之当刑也,意气扬扬,呼中丞之名而詈之,谈笑以死。

    断头置城上,颜色不少变。

   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,买五人之头而函之,卒与尸合。

   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。

      嗟乎!大阉之乱,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几人欤?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,素不闻诗书之训,激昂大义,蹈死不顾,亦曷故哉?且矫诏纷出,钩党之捕遍于天下,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,不敢复有株治;大阉亦逡巡畏义,非常之谋难于猝发,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,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。

      由是观之,则今之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,而又有剪发杜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,其辱人贱行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?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,赠谥褒美,显荣于身后;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,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,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,斯固百世之遇也。

    不然,令五人者保其首领,以老于户牖之下,则尽其天年,人皆得以隶使之,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之悲哉?故余与同社诸君子,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,而为之记,亦以明死生之大,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。

      贤士大夫者,冏卿因之吴公,太史文起文公、孟长姚公也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天可必乎?贤者不必贵,仁者不必寿。

    天不可必乎?仁者必有后。

    二者将安取衷哉?吾闻之申包胥曰:“人定者胜天,天定亦能胜人。

    ”世之论天者,皆不待其定而求之,故以天为茫茫。

    善者以怠,恶者以肆。

    盗跖之寿,孔、颜之厄,此皆天之未定者也。

    松柏生于山林,其始也,困于蓬蒿,厄于牛羊;而其终也,贯四时、阅千岁而不改者,其天定也。

    善恶之报,至于子孙,则其定也久矣。

   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,而其可必也审矣。

      国之将兴,必有世德之臣,厚施而不食其报,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、共天下之福。

   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,显于汉、周之际,历事太祖、太宗,文武忠孝,天下望以为相,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。

   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,曰:“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。

    ”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,相真宗皇帝于景德、祥符之间,朝廷清明,天下无事之时,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。

    今夫寓物于人,明日而取之,有得有否;而晋公修德于身,责报于天,取必于数十年之后,如持左契,交手相付。

   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。

      吾不及见魏公,而见其子懿敏公,以直谏事仁宗皇帝,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,位不满其德。

   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!何其子孙之多贤也?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,其雄才直气,真不相上下。

    而栖筠之子吉甫,其孙德裕,功名富贵,略与王氏等;而忠恕仁厚,不及魏公父子。

    由此观之,王氏之福盖未艾也。

     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,好德而文,以世其家,吾以是铭之。

    铭曰:  “呜呼休哉!魏公之业,与槐俱萌;封植之勤,必世乃成。

    既相真宗,四方砥平。

    归视其家,槐阴满庭。

    吾侪小人,朝不及夕,相时射利,皇恤厥德?庶几侥幸,不种而获。

    不有君子,其何能国?王城之东,晋公所庐;郁郁三槐,惟德之符。

    呜呼休哉!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常羡人间琢玉郎,天应乞与点酥娘。

    尽道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

    万里归来颜愈少,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

    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:此心安处是吾乡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匹夫而为百世师,一言而为天下法。

   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,关盛衰之运,其生也有自来,其逝也有所为。

    故申、吕自岳降,傅说为列星,古今所传,不可诬也。

    孟子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

    ”是气也,寓于寻常之中,而塞乎天地之间。

    卒然遇之,则王公失其贵,晋、楚失其富,良、平失其智,贲、育失其勇,仪、秦失其辩。

    是孰使之然哉?其必有不依形而立,不恃力而行,不待生而存,不随死而亡者矣。

    故在天为星辰,在地为河岳,幽则为鬼神,而明则复为人。

    此理之常,无足怪者。

      自东汉以来,道丧文弊,异端并起,历唐贞观、开元之盛,辅以房、杜、姚、宋而不能救。

    独韩文公起布衣,谈笑而麾之,天下靡然从公,复归于正,盖三百年于此矣。

    文起八代之衰,而道济天下之溺;忠犯人主之怒,而勇夺三军之帅:此岂非参天地,关盛衰,浩然而独存者乎?  盖尝论天人之辨,以谓人无所不至,惟天不容伪。

    智可以欺王公,不可以欺豚鱼;力可以得天下,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。

    故公之精诚,能开衡山之云,而不能回宪宗之惑;能驯鳄鱼之暴,而不能弭皇甫镈、李逢吉之谤;能信于南海之民,庙食百世,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。

   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,其所不能者人也。

      始潮人未知学,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。

    自是潮之士,皆笃于文行,延及齐民,至于今,号称易治。

    信乎孔子之言,“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”也。

    潮人之事公也,饮食必祭,水旱疾疫,凡有求必祷焉。

   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,民以出入为艰。

   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,不果。

    元佑五年,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。

   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,一以公为师。

    民既悦服,则出令曰:“愿新公庙者,听!”民欢趋之,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,期年而庙成。

      或曰:“公去国万里,而谪于潮,不能一岁而归。

    没而有知,其不眷恋于潮也,审矣。

    ”轼曰:“不然!公之神在天下者,如水之在地中,无所往而不在也。

    而潮人独信之深,思之至,焄蒿凄怆,若或见之。

    譬如凿井得泉,而曰水专在是,岂理也哉?”元丰七年,诏拜公昌黎伯,故榜曰:“昌黎伯韩文公之庙。

    ”潮人请书其事于石,因作诗以遗之,使歌以祀公。

    其辞曰:“公昔骑龙白云乡,手抉云汉分天章,天孙为织云锦裳。

    飘然乘风来帝旁,下与浊世扫秕糠。

    西游咸池略扶桑,草木衣被昭回光。

    追逐李、杜参翱翔,汗流籍、湜走且僵,灭没倒影不能望。

    作书抵佛讥君王,要观南海窥衡湘,历舜九嶷吊英、皇。

    祝融先驱海若藏,约束蛟鳄如驱羊。

    钧天无人帝悲伤,讴吟下招遣巫阳。

    犦牲鸡卜羞我觞,於粲荔丹与蕉黄。

    公不少留我涕滂,翩然被发下大荒。

  • 唐代:汪遵

    刃血攻聊已越年,竟凭儒术罢戈鋋。

    田单漫逞烧牛计,一箭终输鲁仲连。

  • 南北朝:范晔

    鲁恭为中牢令,重德化,不任刑罚。

    袁安闻之,疑其不实,阴使人往视之。

    随恭行阡陌,俱坐桑下。

    有雉过,止其旁,旁有儿童。

    其人曰:“儿何不捕之?”儿言雉方雏,不得捕。

    其人讶而起,与恭决曰:“所以来者,欲察君之政绩也。

    今蝗不犯境,此一异也;爱及鸟兽,此二异也;童有仁心,此三异也。

    久留徒扰贤者耳,吾将速反,以状白安。

  • 南北朝:范晔

      (梁鸿)家贫而尚节,博览无不通。

    而不为章句。

    学毕,乃牧豕于上林苑中,曾误遗火,延及他舍。

    鸿乃寻访烧者,问所去失,悉以豕偿之。

    其主犹以为少。

    鸿曰:“无他财,愿以身居作。

    ”主人许之。

    因为执勤,不懈朝夕。

   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,乃共责让主人,而称鸿长者。

    于是,始敬鸿,悉还其豕。

    鸿不受而去。

      (选自南宋·范晔《后汉书.卷八十三》

  • 南北朝:吴均

    朝云乱人目,帝女湘川宿。

    折菡巫山下,采荇洞庭腹。

    故以轻薄好,千里命舻舳。

    何事非相思,江上葳蕤竹。

  • 唐代:杜甫

    昔年有狂客,号尔谪仙人。

    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。

    声名从此大,汩没一朝伸。

    文采承殊渥,流传必绝伦。

    龙舟移棹晚,兽锦夺袍新。

    白日来深殿,青云满后尘。

    乞归优诏许,遇我宿心亲。

    未负幽栖志,兼全宠辱身。

    剧谈怜野逸,嗜酒见天真。

    醉舞梁园夜,行歌泗水春。

    才高心不展,道屈善无邻。

    处士祢衡俊,诸生原宪贫。

    稻粱求未足,薏苡谤何频。

    五岭炎蒸地,三危放逐臣。

    几年遭鵩鸟,独泣向麒麟。

    苏武先还汉,黄公岂事秦。

    楚筵辞醴日,梁狱上书辰。

    已用当时法,谁将此义陈。

    老吟秋月下,病起暮江滨。

    莫怪恩波隔,乘槎与问津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