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悲秋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陈允平

    休去采芙蓉。

    秋江烟水空。

    带斜阳、一片征鸿。

    欲顿闲愁无顿处,都著在两眉峰。

    心事寄题红。

    画桥流水东。

    断肠人、无奈秋浓。

    回首层楼归去懒,早新月、挂梧桐。

  • 宋代:吴文英

    送秋云万里,算舒卷、总何心。

    叹路转羊肠,人营燕垒,霜满蓬簪。

    愁侵。

    庾尘满袖,便封侯、那羡汉淮阴。

    一醉莼丝脍玉,忍教菊老松深。

    离音。

    又听西风,金井树、动秋吟。

    向暮江目断,鸿飞渺渺,天色沈沈。

    沾襟。

    四弦夜语,问杨琼、往事到寒砧。

    争似湖山岁晚,静梅香底同斟。

  • 元代:马致远

    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

    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欧阳子方夜读书,闻有声自西南来者,悚然而听之,曰:“异哉!”初淅沥以萧飒,忽奔腾而砰湃,如波涛夜惊,风雨骤至。

    其触于物也,鏦鏦铮铮,金铁皆鸣;又如赴敌之兵,衔枚疾走,不闻号令,但闻人马之行声。

    予谓童子:“此何声也?汝出视之。

    ”童子曰:“星月皎洁,明河在天,四无人声,声在树间。

    ”   余曰:“噫嘻悲哉!此秋声也,胡为而来哉?盖夫秋之为状也:其色惨淡,烟霏云敛;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;其气栗冽,砭人肌骨;其意萧条,山川寂寥。

    故其为声也,凄凄切切,呼号愤发。

    丰草绿缛而争茂,佳木葱茏而可悦;草拂之而色变,木遭之而叶脱。

   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,乃其一气之余烈。

    夫秋,刑官也,于时为阴;又兵象也,于行用金,是谓天地之义气,常以肃杀而为心。

    天之于物,春生秋实,故其在乐也,商声主西方之音,夷则为七月之律。

    商,伤也,物既老而悲伤;夷,戮也,物过盛而当杀。

    ” (余曰 一作:予曰)  “嗟乎!草木无情,有时飘零。

    人为动物,惟物之灵;百忧感其心,万事劳其形;有动于中,必摇其精。

   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,忧其智之所不能;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,黟然黑者为星星。

   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,欲与草木而争荣?念谁为之戕贼,亦何恨乎秋声!”   童子莫对,垂头而睡。

   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,如助予之叹息。

  • 五代:李煜

    冉冉秋光留不住,满阶红叶暮。

    又是过重阳,台榭登临处,茱萸香坠。

    紫菊气,飘庭户,晚烟笼细雨。

    雍雍新雁咽寒声,愁恨年年长相似。

  • 唐代:刘禹锡

    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
    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

  • 宋代:辛弃疾

    夜月楼台,秋香院宇。

    笑吟吟地人来去。

    是谁秋到便凄凉?当年宋玉悲如许。

    随分杯盘,等闲歌舞。

    问他有甚堪悲处?思量却也有悲时,重阳节近多风雨。

  • 宋代:蒋捷

    渺渺啼鸦了。

    亘鱼天,寒生峭屿,五湖秋晓。

    竹几一灯人做梦,嘶马谁行古道。

    起搔首、窥星多少。

    月有微黄篱无影,挂牵牛数朵青花小。

    秋太淡,添红枣。

    愁痕倚赖西风扫。

    被西风、翻催鬓鬒,与秋俱老。

    旧院隔霜帘不卷,金粉屏边醉倒。

    计无此、中年怀抱。

    万里江南吹箫恨,恨参差白雁横天杪。

    烟未敛,楚山杳。

  • 宋代:潘希白

    戏马台前,采花篱下,问岁华、还是重九。

    恰归来、南山翠色依旧。

    帘栊昨夜听风雨,都不似、登临时候。

    一片宋玉情怀,十分卫郎清瘦。

    红萸佩、空对酒。

    砧杵动微寒,暗欺罗袖。

    秋已无多,早是败荷衰柳。

    强整帽檐欹侧,曾经向、天涯搔首。

    几回忆,故国莼鲈,霜前雁後。

  • 元代:朱庭玉

    庭前落尽梧桐,水边开彻芙蓉。

    解与诗人意同。

    辞柯霜叶,飞来就我题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