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纪游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李清照

    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
    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
    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
  • 宋代:黄庭坚

    瑶草一何碧,春入武陵溪。

    溪上桃花无数,枝上有黄鹂。

    我欲穿花寻路,直入白云深处,浩气展虹霓。

    只恐花深里,红露湿人衣。

    坐玉石,倚玉枕,拂金徽。

    谪仙何处?无人伴我白螺杯。

    我为灵芝仙草,不为朱唇丹脸,长啸亦何为?醉舞下山去,明月逐人归。

  • 清代:陈维崧

    晴髻离离,太行山势如蝌蚪。

    稗花盈亩,一寸霜皮厚。

    赵魏燕韩,历历堪回首。

    悲风吼,临洺驿口,黄叶中原走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,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,淡烟疏柳媚晴滩。

    入淮清洛渐漫漫。

    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

    人间有味是清欢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

    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

    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

    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

    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肩舆任所适,遇胜辄留连。

    焚香引幽步,酌茗开静筵。

    微雨止还作,小窗幽更妍。

    盆山不见日,草木自苍然。

    忽登最高塔,眼界穷大千。

    卞峰照城郭,震泽浮云天。

    深沉既可喜,旷荡亦所便。

    幽寻未云毕,墟落生晚烟。

    归来记所历,耿耿清不眠。

    道人亦未寝,孤灯同夜禅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天欲雪,云满湖,楼台明灭山有无。

    水清出石鱼可数,林深无人鸟相呼。

    腊日不归对妻孥,名寻道人实自娱。

    道人之居在何许?宝云山前路盘纡。

    孤山孤绝谁肯庐?道人有道山不孤。

    纸窗竹屋深自暖,拥褐坐睡依团蒲。

    天寒路远愁仆夫,整驾催归及未晡。

    出山回望云木合,但见野鹘盘浮图。

    兹游淡薄欢有余,到家恍如梦蘧蘧。

    作诗火急追亡逋,清景一失后难摹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   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是岁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将归于临皋。

   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。

    霜露既降,木叶尽脱, 人影在地,仰见明月,顾而乐之,行歌相答。

    已而叹曰:“有客无酒,有酒无肴,月白风 清,如此良夜何!”客曰:“今者薄暮,举网得鱼,巨口细鳞,状如松江之鲈。

    顾安所得酒 乎?”归而谋诸妇。

    妇曰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需。

    ”于是携酒与鱼,复 游于赤壁之下。

    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;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

    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。

    予乃摄衣而上,履巉岩,披蒙茸,踞虎豹,登虬龙,攀栖鹘之危巢,俯冯夷之幽 宫。

    盖二客不能从焉。

    划然长啸,草木震动,山鸣谷应,风起水涌。

    予亦悄然而悲,肃然而 恐,凛乎其不可留也。

    反而登舟,放乎中流,听其所止而休焉。

    时夜将半,四顾寂寥。

    适有 孤鹤,横江东来。

    翅如车轮,玄裳缟衣,戛然长鸣,掠予舟而西也。

      须臾客去,予亦就睡。

    梦一道士,羽衣蹁跹,过临皋之下,揖予而言曰:“赤壁之游乐 乎?”问其姓名,俯而不答。

    “呜呼!噫嘻!我知之矣。

    畴昔之夜,飞鸣而过我者,非子也 邪?”道士顾笑,予亦惊寤。

    开户视之,不见其处。

  • 明代:高启

      吴城东无山,唯西为有山,其峰联岭属,纷纷靡靡,或起或伏,而灵岩居其词,拔其挺秀,若不肯与众峰列。

    望之者,咸知其有异也。

      山仰行而上,有亭焉,居其半,盖以节行者之力,至此而得少休也。

    由亭而稍上,有穴窈然,曰西施之洞;有泉泓然,曰浣花之池;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。

    又其上则有草堂,可以容栖迟;有琴台,可以周眺览;有轩以直洞庭之峰,曰抱翠;有阁以瞰具区之波,曰涵空,虚明动荡,用号奇观。

    盖专此郡之美者,山;而专此山之美者,阁也。

      启,吴人,游此虽甚亟,然山每匿幽閟胜,莫可搜剔,如鄙予之陋者。

    今年春,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。

    升于高,则山之佳者悠然来。

    入于奥,则石之奇者突然出。

    氛岚为之蹇舒,杉桧为之拂舞。

    幽显巨细,争献厥状,披豁呈露,无有隐循。

    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。

      夫山之异于众者,尚能待人而自见,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!公顾瞻有得,因命客赋诗,而属启为之记。

    启谓:“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,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。

    有其地而非其人,有其人而非其地,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。

    今灵岩为名山,诸公为名士,盖必相须而适相值,夫岂偶然哉!宜其目领而心解,景会而理得也。

    若启之陋,而亦与其有得焉,顾非幸也欤?启为客最少,然敢执笔而不辞者,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!”十人者,淮海秦约、诸暨姜渐、河南陆仁、会稽张宪、天台詹参、豫章陈增、吴郡金起、金华王顺、嘉陵杨基、吴陵刘胜也。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