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纪游"类型的诗

  • 明代:高启

      吴城东无山,唯西为有山,其峰联岭属,纷纷靡靡,或起或伏,而灵岩居其词,拔其挺秀,若不肯与众峰列。

    望之者,咸知其有异也。

      山仰行而上,有亭焉,居其半,盖以节行者之力,至此而得少休也。

    由亭而稍上,有穴窈然,曰西施之洞;有泉泓然,曰浣花之池;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。

    又其上则有草堂,可以容栖迟;有琴台,可以周眺览;有轩以直洞庭之峰,曰抱翠;有阁以瞰具区之波,曰涵空,虚明动荡,用号奇观。

    盖专此郡之美者,山;而专此山之美者,阁也。

      启,吴人,游此虽甚亟,然山每匿幽閟胜,莫可搜剔,如鄙予之陋者。

    今年春,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。

    升于高,则山之佳者悠然来。

    入于奥,则石之奇者突然出。

    氛岚为之蹇舒,杉桧为之拂舞。

    幽显巨细,争献厥状,披豁呈露,无有隐循。

    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。

      夫山之异于众者,尚能待人而自见,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!公顾瞻有得,因命客赋诗,而属启为之记。

    启谓:“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,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。

    有其地而非其人,有其人而非其地,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。

    今灵岩为名山,诸公为名士,盖必相须而适相值,夫岂偶然哉!宜其目领而心解,景会而理得也。

    若启之陋,而亦与其有得焉,顾非幸也欤?启为客最少,然敢执笔而不辞者,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!”十人者,淮海秦约、诸暨姜渐、河南陆仁、会稽张宪、天台詹参、豫章陈增、吴郡金起、金华王顺、嘉陵杨基、吴陵刘胜也。

  • 清代:黄宗羲

      岁在壬午,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,自雪窦返至过云。

    雰霭淟浊,蒸满山谷,云乱不飞,瀑危弗落,遐路窈然。

    夜行撤烛,雾露沾衣,岚寒折骨,相视褫气。

    呼嗟咽续,忽尔冥霁地表。

    云敛天末,万物改观,浩然目夺。

    小草珠圆,长条玉洁,珑松插于幽篁,缨络缠于萝阙。

    琮俯仰,金奏石搏。

    虽一叶一茎之微,亦莫不冰缠而雾结。

    余愕眙而叹曰:“此非所谓木冰乎?春秋书之,五行志之,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?”言未卒,有居僧笑于傍曰:“是奚足异?山中苦寒,才入冬月,风起云落,即冻飘山,以故霜雪常积也。

    ”  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,嚣尘沸响,扃人间。

    屯烟佛照,无殊阴火之潜,故为葕阳之所不入。

    去平原一万八千丈,刚风疾轮,侵铄心骨。

    南箕哆口,飞廉弭节;土囊大隧,所在而是。

    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,溪回壑转,蛟螭蠖蛰,山鬼窈窕,腥风之冲动,震瀑之敲嗑。

    天呵地吼,阴崖冱穴,聚雹堆冰,故为玄冥之所长驾;群峰灌顶,北斗堕脅,藜蓬臭蔚,虽焦原竭泽,巫吁魃舞。

    常如夜行秋爽,故为曜灵之所割匿。

    且其怪松入枫,礜石罔草,碎碑埋甎,枯胔碧骨,皆足以兴吐云雨。

    而仙宫神治,山岳炳灵,高僧悬记,冶鸟木客,窅崒幽深。

    其气皆敛而不扬,故恒寒而无燠。

      余乃喟然曰:“嗟乎!同一寒暑,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;同一过忒,有无关于吉凶之占。

    居其间者,亦岂无凌峰掘药,高言畸行,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?”余方龃龉世度,将欲过而问之。

  • 宋代:赵溍

    堤曲朱墙近远,山明碧瓦高低。

    好风二十四花期。

    骄骢穿柳去,文艗挟春飞。

    箫鼓晴雷殷殷,笑歌香雾霏霏,间情不受酒禁持。

    断肠无立处,斜日欲归时。

  • 宋代:周密

    丁卯七月既望,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,远修太白采石、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,游兴甚逸。

    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。

    坐客和篇交属,意殊快也。

    越明年秋,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。

    风露浩然,毛发森爽,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,作悠扬杳渺之声,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。

    举白尽醉,继以浩歌。

    清溪数点芙蓉雨,苹飙泛凉吟艗。

    洗玉空明,浮珠沆瀣,人静籁沉波息。

    仙潢咫尺。

    想翠宇琼楼,有人相忆。

    天上人间,未知今夕是何夕。

    此生此夜此景,自仙翁去后,清致谁识?散发吟商,簪花弄水,谁伴凉宵横笛?流年暗惜。

    怕一夕西风,井梧吹碧。

    底事闲愁,醉歌浮大白。

  • 唐代:李白

    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

    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

  • 唐代:王维

    落日山水好,漾舟信归风。

    探奇不觉远,因以缘源穷。

    遥爱云木秀,初疑路不同。

    安知清流转,偶与前山通。

    舍舟理轻策,果然惬所适。

    老僧四五人,逍遥荫松柏。

    朝梵林未曙,夜禅山更寂。

    道心及牧童,世事问樵客。

    暝宿长林下,焚香卧瑶席。

    涧芳袭人衣,山月映石壁。

    再寻畏迷误,明发更登历。

    笑谢桃源人,花红复来觌。

  • 唐代:王维

    杨子谈经所,淮王载酒过。

    兴阑啼鸟换,坐久落花多。

    径转回银烛,林开散玉珂。

    严城时未启,前路拥笙歌。

  • 明代:陈继儒

    桐树花香月半明,棹歌归去蟪蛄鸣。

    曲曲柳湾茅屋矮,挂鱼罾。

    笑指吾庐何处是?一池荷叶小桥横。

    灯火纸窗修竹里,读书声。

  • 元代:唐珙

    西风吹老洞庭波,一夜湘君白发多。

    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。

  • 宋代:曾几

    梅子黄时日日晴,小溪泛尽却山行。

    绿阴不减来时路,添得黄鹂四五声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