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隐居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黄庭坚

    前日幽人佐吏曹,我行堤草认青袍。

    心随汝水春波动,兴与并门夜月高。

    世上岂无千里马,人中难得九方皋。

    酒船鱼网归来是,花落故溪深一篙。

  • 金朝:蔡松年

    还都后,诸公见追和赤壁词,用韵者凡六人,亦复重赋。

    离骚痛饮,笑人生佳处,能消何物。

    夷甫当年成底事,空想岩岩玉壁。

    五亩苍烟,一丘寒玉,岁晚忧风雪。

    西州扶病,至今悲感前杰。

    我梦卜筑萧闲,觉来岩桂,十里幽香发。

    块垒胸中冰与炭,一酌春风都灭。

    胜日神交,悠然得意,遗恨无毫发。

    古今同致,永和徒记年月。

  • 元代:贯云石

   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,一笑白云外。

    知音三五人,痛饮何妨碍?醉袍袖舞嫌天地窄。

  • 唐代:杜荀鹤

    山雨溪风卷钓丝,瓦瓯篷底独斟时。

    醉来睡着无人唤,流到前溪也不知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我家江水初发源,宦游直送江入海。

    闻道潮头一丈高,天寒尚有沙痕在。

    中泠南畔石盘陀,古来出没随涛波。

    试登绝顶望乡国,江南江北青山多。

    羁愁畏晚寻归楫,山僧苦留看落日。

    微风万顷靴文细,断霞半空鱼尾赤。

    是时江月初生魄,二更月落天深黑。

    江心似有炬火明,飞焰照山栖鸟惊。

    怅然归卧心莫识,非鬼非人竟何物?江山如此不归山,江神见怪惊我顽。

    我谢江神岂得已,有田不归如江水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方山子,光、黄间隐人也。

    少时慕朱家、郭解为人,闾里之侠皆宗之。

    稍壮,折节读书,欲以此驰骋当世,然终不遇。

    晚乃遁于光、黄间,曰岐亭。

    庵居蔬食,不与世相闻。

    弃车马,毁冠服,徒步往来山中,人莫识也。

    见其所著帽,方耸而高,曰:“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?”因谓之方山子。

      余谪居于黄,过岐亭,适见焉。

    曰:“呜呼!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。

    何为而在此?”方山子亦矍然,问余所以至此者。

    余告之故。

    俯而不答,仰而笑,呼余宿其家。

    环堵萧然,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。

    余既耸然异之。

      独念方山子少时,使酒好剑,用财如粪土。

    前十九年,余在岐山,见方山子从两骑,挟二矢,游西山。

    鹊起于前,使骑逐而射之,不获。

    方山子怒马独出,一发得之。

   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,自谓一世豪士。

    今几日耳,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,而岂山中之人哉? 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,当得官,使从事于其间,今已显闻。

    而其家在洛阳,园宅壮丽与公侯等。

    河北有田,岁得帛千匹,亦足以富乐。

    皆弃不取,独来穷山中,此岂无得而然哉?  余闻光、黄间多异人,往往阳狂垢污,不可得而见。

    方山子倘见之欤?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林断山明竹隐墙。

    乱蝉衰草小池塘。

    翻空白鸟时时见,照水红蕖细细香。

    村舍外,古城旁。

    杖藜徐步转斜阳。

    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。

  • 唐代:杜牧

    陵阳北郭隐,身世两忘者。

    蓬蒿三亩居,宽于一天下。

    樽酒对不酌,默与玄相话。

    人生自不足,爱叹遭逢寡。

  • 唐代:杜牧

    无媒径路草萧萧,自古云林远市朝。

    公道世间唯白发,贵人头上不曾饶。

  • 宋代:柳永

    向深秋,雨馀爽气肃西郊。

    陌上夜阑,襟袖起凉飙。

    天末残星,流电未灭,闪闪隔林梢。

    又是晓鸡声断,阳乌光动,渐分山路迢迢。

    驱驱行役,苒苒光阴,蝇头利禄,蜗角功名,毕竟成何事,漫相高。

    抛掷云泉,狎玩尘土,壮节等闲消。

    幸有五湖烟浪,一船风月,会须归去老渔樵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