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向往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曾巩

      滁州之西南,泉水之涯,欧阳公作州之二年,构亭曰“丰乐”,自为记,以见其名义。

   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,得山之高,构亭曰“醒心”,使巩记之。

     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,则必即丰乐以饮。

    或醉且劳矣,则必即醒心而望,以见夫群山之相环,云烟之相滋,旷野之无穷,草树众而泉石嘉,使目新乎其所睹,耳新乎其所闻,则其心洒然而醒,更欲久而忘归也。

   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,取韩子退之《北湖》之诗云。

    噫!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,而名之以见其实,又善者矣。

      虽然,公之乐,吾能言之。

   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,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。

    天下之学者,皆为材且良;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,皆得其宜,公乐也。

    一山之隅,一泉之旁,岂公乐哉?乃公所寄意于此也。

      若公之贤,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。

    今同游之宾客,尚未知公之难遇也。

    后百千年,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,思欲见之,有不可及之叹,然后知公之难遇也。

    则凡同游于此者,其可不喜且幸欤!而巩也,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,其又不喜且幸欤! 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。

  • 唐代:杜审言

    共有樽中好,言寻谷口来。

    薜萝山径入,荷芰水亭开。

    日气含残雨,云阴送晚雷。

    洛阳钟鼓至,车马系迟回。

  • 元代:张可久

    青苔古木萧萧,苍云秋水迢迢。

    红叶山斋小小,有谁曾到?探梅人过溪桥。

  • 宋代:张元干

    钓笠披云青嶂绕,绿蓑细雨春江渺。

    白鸟飞来风满棹。

    收纶了,渔童拍手樵青笑。

    明月太虚同一照,浮家泛宅忘昏晓。

    醉眼冷看城市闹。

    烟波老,谁能惹得闲烦恼。

  • 清代:曹雪芹

    世人都晓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!古今将相在何方?荒冢一堆草没了,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金银忘不了!终朝只恨聚无多,及到多时眼闭了,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姣妻忘不了!君生日日说恩情,君死又随人去了,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儿孙忘不了!痴心父母古来多,孝顺儿孙谁见了?

  • 唐代:高适

    田家老翁住东陂,说道平生隐在兹。

    鬓白未曾记日月,山青每到识春时。

    门前种柳深成巷,野谷流泉添入池。

    牛壮日耕十亩地,人闲常扫一茅茨。

    客来满酌清尊酒,感兴平吟才子诗。

    岩际窟中藏鼹鼠,潭边竹里隐鸬鹚。

    村墟日落行人少,醉后无心怯路歧。

    今夜只应还寄宿,明朝拂曙与君辞。

  • 唐代:钱起

    独游屡忘归,况此隐沦处。

    濯发清泠泉,月明不能去。

    更怜垂纶叟,静若沙上鹭。

    一论白云心,千里沧州趣。

    芦中野火尽,浦口秋山曙。

    叹息分枝禽,何时更相遇?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暖日迟迟花袅袅。

    人将红粉争花好。

    花不能言惟解笑。

    金壶倒。

    花开未老人年少。

    车马九门来扰扰。

    行人莫羡长安道。

    丹禁漏声衢鼓报。

    催昏晓。

    长安城里人先老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近日门前溪水涨。

    郎船几度偷相访。

    船小难开红斗帐。

    无计向。

    合欢影里空惆怅。

    愿妾身为红菡萏。

    年年生在秋江上。

    重愿郎为花底浪。

    无隔障。

    随风逐雨长来往。

  • 宋代:王安石

    河北民,生近二边长苦辛。

    家家养子学耕织,输与官家事夷狄。

    今年大旱千里赤,州县仍催给河役。

    老小相依来就南,南人丰年自无食。

    悲愁天地白日昏,路旁过者无颜色。

    汝生不及贞观中,斗粟数钱无兵戎!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