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春夜喜雨

春夜喜雨朗读
出自唐代杜甫的诗词
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
摘要

《春夜喜雨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著名诗篇,写于乾元二年(759年)春天,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。当时蜀地久旱,春雨及时降临,诗人欣喜万分,遂作此诗。诗中通过细腻描绘春雨的轻柔、及时和滋润万物的景象,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深切感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同时也隐含着对社会动荡后恢复和平的期盼。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被誉为杜甫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,深受后世推崇,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人文关怀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。

诗词大意

译文

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,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。

伴随和风,悄悄进入夜幕。细细密密,滋润大地万物。

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,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,显得格外明亮。

等天亮的时候,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,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。

参考资料

萧涤非 .杜甫诗选注 .北京 :人民文学出版社 ,1998 :158-159 .

于海娣 等 .唐诗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0 :180-181 .

DeepSeek赏析

这首《春夜喜雨》以细腻笔触描绘春雨之妙。开篇"好雨知时节"四字,便将春雨拟人化,赋予其灵性。"潜入夜""细无声"六字,道出春雨温润无声之特点,与狂风暴雪形成鲜明对比。中二联由听觉转视觉,野径云黑与江船火明相映成趣,构成一幅水墨氤氲的夜雨图。尾联"红湿""花重"之语,既写实又传神,以带雨红花的饱满姿态,暗喻春雨滋养万物的神奇功效。全诗不着一"喜"字,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体现出杜甫体物精微、寓情于景的艺术功力。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