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小儿辩日 / 两小儿辩斗
两小儿辩日 / 两小儿辩斗朗读孔子东游,见两小儿辩日,问其故。
(辩日 一作:辩斗)一儿曰: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远也。
”一儿以日初出远,而日中时近也。
一儿曰:“日初出大如车盖,及日中则如盘盂,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”一儿曰:“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?”孔子不能决也。
两小儿笑曰:“孰为汝多知乎?”
摘要
“两小儿辩日”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列子(列御寇)创作的著名寓言,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。创作于战国乱世,它反映了道家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。故事讲述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和中午哪个时候离人更近,孔子也无法解答,以此表达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谦逊求知的重要性,强调知识的相对性,鼓励人们保持开放心态和理性探索。历史上,这个故事被历代学者引用,作为批判盲目自信、提倡质疑精神的经典案例,对哲学和教育影响深远。
DeepSeek赏析
这段文字以简洁的对话展现了两小儿辩日的智慧场景。开篇"孔子东游"四字即勾勒出儒家圣贤游历讲学的形象,而"见两小儿辩日"的偶遇为后文埋下伏笔。两小儿各执己见,一个从视觉角度论证"近大远小",一个从体感温度说明"近热远凉",都运用了朴素的观察方法。文中"车盖"与"盘盂"的比喻形象生动,"沧沧凉凉"与"探汤"的感受对比鲜明。最妙的是结尾处孔子的"不能决"和两小儿的反问,既体现了圣人实事求是的态度,又以童言无忌反衬出认知的局限性。全文语言精炼,寓深意于浅白之中,在简单的对话中蕴含了对真理探索的永恒思考。

列御寇,名寇,又名御寇(又称“圄寇”“国寇”),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,郑国人,与郑缪公同时。其学本于黄帝老子,主张清静无为。后汉班固《艺文志》“道家”部分有《列子》八卷,早已散失。
列御寇名诗推荐
诗词推荐
- 登岳阳楼唐代:杜甫
- 次北固山下唐代:王湾
- 山居秋暝唐代:王维
-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:李白
- 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唐代:李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