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山园小梅二首

山园小梅二首朗读
出自宋代林逋的诗词

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
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

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樽。

剪绡零碎点酥乾,向背稀稠画亦难。

日薄从甘春至晚,霜深应怯夜来寒。

澄鲜只共邻僧惜,冷落犹嫌俗客看。

忆着江南旧行路,酒旗斜拂堕吟鞍。

摘要

林逋的《山园小梅二首》是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的代表作,尤其以第一首最为著名,千古传诵。林逋终生不仕不娶,隐居西湖孤山,以种梅养鹤为伴,人称“梅妻鹤子”,此诗正是他隐逸情怀与高洁志趣的写照。 诗中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一联堪称咏梅绝唱。诗人以空灵之笔勾勒出梅枝横斜水面的清瘦姿态,又以“暗香”与朦胧月色交融,营造出幽静超逸的意境,将梅花清幽高洁、遗世独立的风骨刻画得入木三分。后联“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”,更以禽鸟、蝴蝶的痴迷反衬梅花摄人心魄的魅力。尾联“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尊”,直抒胸臆,表明诗人只愿与梅为友,微吟相对,摒弃世俗的喧嚣宴饮,凸显其孤高自赏、不慕荣利的隐士品格。 此诗被誉为咏梅诗巅峰,欧阳修盛赞“疏影”、“暗香”二句“前世咏梅者多矣,未有此句也”。南宋词人姜夔更以“暗香”、“疏影”为名创制词牌,足见其深远影响。全诗托物言志,将梅花的风骨与诗人的精神世界完美融合,成为隐逸文化与君子气节的象征。

诗词大意

译文

百花凋零,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,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。

稀疏的影儿,横斜在清浅的水中,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。

寒雀想飞落下来时,先偷看梅花一眼;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,定会消魂失魄。

幸喜我能低声吟诵,和梅花亲近,不用敲着檀板唱歌,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。

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,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。

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,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。

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,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。

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,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。

参考资料

王水照 朱刚.宋诗一百首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7:5-6

张长青.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4:614-616

DeepSeek赏析

林逋笔下的梅花,以"疏影横斜"、"暗香浮动"之句冠绝古今,将梅之清雅写至极处。前一首铺陈梅之孤高,后首则更见其纤弱。诗人以"剪绡零碎"喻梅瓣之薄,以"向背稀稠"状其疏密,匠心独运处尤在"日薄从甘"四字,道尽梅花甘于寂寞之品性。两诗相映,前者写梅之形神,后者抒己之情怀,而"澄鲜只共邻僧惜"一语,正见诗人与梅为伴的隐逸之趣。结句忽忆江南,使孤山梅影中忽现红尘记忆,愈显当下清寂之可贵。

林逋(967一1028)字君复,汉族,浙江大里黄贤村人(一说杭州钱塘)。幼时刻苦好学,通晓经史百家。书载性孤高自好,喜恬淡,勿趋荣利。长大后,曾漫游江淮间,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,与高僧诗友相往还。每逢客至,叫门童子纵鹤放飞,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。作诗随就随弃,从不留存。1028年(天圣六年)卒。其侄林彰(朝散大夫)、林彬(盈州令)同至杭州,治丧尽礼。宋仁宗赐谥“和靖先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