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歌头·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
水调歌头·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朗读今日复何日,黄菊为谁开?渊明谩爱重九,胸次正崔嵬。
酒亦关人何事,政自不能不尔,谁遣白衣来。
醉把西风扇,随处障尘埃。
为公饮,须一日,三百杯。
此山高处东望,云气见蓬菜。
翳风骖鸾公去,落佩倒冠吾事,抱病且登台。
归路踏明月,人影共徘徊。
摘要
辛弃疾的《水调歌头·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》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作之一。创作于重阳佳节,辛弃疾游历云洞时,为和友人韩元吉(号南涧)的词韵而作,反映了宋代文人间的诗词唱和传统。词中描绘云洞壮丽景色,如“烟霞万壑”,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逍遥生活的向往,同时借景抒怀,流露人生易老、壮志难酬的忧思,体现了辛弃疾豪放中见深沉的风格。历史评价中,此词被后世誉为艺术精湛之作,语言雄浑,意境高远,彰显了辛弃疾“词中之龙”的文学地位。
DeepSeek赏析
辛弃疾此词以重九为题,却突破传统咏菊窠臼,展现出豪放不羁的胸襟。开篇连用两问,既点明节令,又暗含人生困惑。下阕"一日三百杯"的豪饮之态,与陶渊明隔空对话,尽显名士风流。"翳风骖鸾"数句,将神话意象与自身病态并置,形成强烈反差,最终在明月归途中达到物我两忘之境。全词跌宕起伏,用典自然,在疏狂表象下暗藏深沉的人生感慨,体现了稼轩词豪放中见沉郁的独特风格。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诗词推荐
- 登岳阳楼唐代:杜甫
- 次北固山下唐代:王湾
- 山居秋暝唐代:王维
-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:李白
- 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唐代:李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