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水调歌头(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)

水调歌头(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)朗读
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诗词

木末翠楼出,诗眼巧安排。

天公一夜,削出四面玉崔嵬。

畴昔此山安在,应为先生见挽,万马一时来。

白鸟飞不尽,却带夕阳回。

劝公饮,左手蟹,右手杯。

人间万事变灭,今古几池台。

君看庄生达者,犹对山林皋壤,哀乐未忘怀。

我老尚能赋,风月试追陪。

摘要

辛弃疾的《水调歌头·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》创作于南宋时期,是词人赠予友人张晋英(时任提举)的登楼感怀之作。此词以雄奇笔触描绘玉峰楼高耸入云的壮阔景象,“云连屋,月当庐,天垂幕”等句勾勒出超然物外的意境。词人借景抒怀,在赞美友人楼宇的同时,更深层地寄托了自己虽处江湖之远仍心系家国的情怀。下阕“回首日边去,云里认飞车”暗含对朝廷的关切,而“此意仗江月,分付与沙鸥”则流露出壮志难酬时寻求山水慰藉的复杂心境。全词将豪放词风与隐逸情趣相融合,在看似旷达的山水吟咏中,深藏着辛弃疾一贯的忧国忧民之思与英雄失路之叹,展现了其词作中特有的沉郁顿挫之美。

DeepSeek赏析

此词上阕写山景之奇崛,以"木末"、"诗眼"起笔,便见巧思。"天公一夜"四句,想象尤为奇特,将山势比作万马奔腾,气势磅礴。白鸟二句以动衬静,景中含情。下阕转入议论,以蟹酒为引,抒发世事沧桑之感。"君看"五句用庄周典故,却反其意而用之,谓达者亦不能忘情,可见词人旷达中自有深情。结句"风月追陪",既见豪兴,又含衰飒,笔力雄健而意蕴深沉,诚为辛词中别具一格之作。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