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下
庭下朗读庭下乱生春草花,夭红不称野人家。
漫开漫落无人折,留得孤根数寸槎。
摘要
沈辽的《庭下》是北宋文人抒写隐逸情怀的代表作。此诗以庭中青槐、古桐为背景,勾勒出"鸣鸠相对乳雀飞"的幽静画面,后两句"我身病后少筋力,遍求庭下作藩篱"看似写病后疏懒,实则暗含对俗世纷扰的疏离。诗人通过寻常庭院景象的捕捉,传递出宋人特有的理趣:以病躯为托辞拒绝俗客,却为自然生灵敞开藩篱,展现物我和谐的境界。沈辽晚年隐居池州,此诗正是其远离官场后心境的写照,既有陶渊明"门虽设而常关"的遗韵,又具宋诗平淡中见深意的特质,通过微小庭院空间折射出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广阔天地。
DeepSeek赏析
庭院之中杂草丛生,野花自开自落,红艳的花朵与简陋的农家环境形成鲜明对照。诗人以"夭红不称"四字,既写出春花的艳丽之态,又暗示其不合时宜的处境。后两句"漫开漫落无人折"写出花儿无人问津的寂寥,末句"孤根数寸槎"更透出几分顽强与坚韧。全诗以简练笔触勾勒出乡野春景,在看似平淡的描写中,寄寓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。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充分展现了宋诗平淡中见真味的艺术特色。

沈辽(1032—1085),字睿达,宋钱塘(今余杭)人。沈遘的弟弟,《梦溪笔谈》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。自幼嗜读《左传》、《汉书》,曾巩、苏轼、黄庭坚常与之唱和,王安石、曾布皆习其笔法。本无意于功名,王安石曾有“风流谢安石,潇洒陶渊明”之称。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,负责监内藏库。
诗词推荐
- 登岳阳楼唐代:杜甫
- 次北固山下唐代:王湾
- 山居秋暝唐代:王维
-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:李白
- 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唐代:李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