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春漫兴
立春漫兴朗读那可逢春未有诗,好春况与客心宜。
泥牛直去无寻处,水鹤何当得见时。
老眼生花书渐废,新毫添雪镜先知。
朝来欲就东风问,芳草年年忆著谁。
摘要
《立春漫兴》是明末清初诗僧成鹫创作的一首感时抒怀之作。诗人以立春为切入点,通过“白发远客”“故园梅柳”等意象,既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,又暗含了身处易代之际的遗民心态。诗中“东风消息近何如”的探问,既是对自然春意的追寻,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怅惘。尾联“青镜不须怜短发,黄金犹在莫愁予”看似豁达自勉,实则透露出无力改变现实的深沉喟叹。成鹫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兴亡之思融入节气更迭的书写中,语言清冷含蓄,情感复杂幽微,展现了遗民诗人特有的精神世界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诗以春景为引,抒发了诗人暮年羁旅的复杂心绪。首联"好春"与"客心"相映,点出春光虽好却难成诗的矛盾心境。"泥牛"、"水鹤"二句妙用典故,既写春景流逝之速,又暗含人生踪迹难觅的怅惘。颈联"老眼"、"新毫"对仗精巧,将年华老去的无奈融入日常细节。尾联转向东风发问,以"芳草年年"的永恒反衬人生短暂,那一声"忆著谁"的诘问,余韵悠长,道尽对故人往事的无限追忆。全诗语言清丽,情感深沉,在寻常春景中寄寓了不寻常的人生感悟。

成鹫(1637-1722),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。又名光鹫,字迹删,号东樵山人。俗姓方,名觊恺,字麟趾,番禺(今属广东省)人。出身书香仕宦世家。年四十一,从本师西来离幻即石洞和尚披剃。继法于硕堂禅师,系憨山大师徒孙。与陶环、何绛等南明抗清志士为生死之交。与屈大均、梁佩兰唱酬,粤中士人多从教游。先后主持澳门普济寺、肇庆庆云寺、广州大通寺,终于大通。其为人豪放倜傥,诗文亦卓厉痛快,尽去雕饰,颇有似庄子处。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。作品有《楞严直说》十卷、《鼎湖山志》八卷、《咸陟堂集》四十三卷、《金刚直说》一卷、《老子直说》二卷、《庄子内篇注》一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