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芭蕉
咏芭蕉朗读芭蕉叶叶为多情,一叶才舒一叶生。
自是相思抽不尽,却教风雨怨秋声。
摘要
《咏芭蕉》是清代文学家、书画家郑燮(郑板桥)创作的一首诗。这首诗以芭蕉为意象,描绘其叶大如扇、绿意蓬勃却易在风雨中凋零的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芭蕉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,也暗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,体现了郑燮崇尚自然、追求隐逸的情怀。诗中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展现了他作为“扬州八怪”之一的独特艺术风格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小诗以芭蕉起兴,巧妙地将植物生长与人间相思融为一体。首句"芭蕉叶叶为多情"点出芭蕉的多情特质,次句"一叶才舒一叶生"形象描绘芭蕉叶层层舒展的生长过程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将自然物象与情感体验完美结合,"相思抽不尽"道出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,末句"风雨怨秋声"更添几分凄婉。全诗仅二十八字,却将自然意象与情感抒发融合得浑然天成,既见芭蕉之态,又得相思之神,堪称咏物抒情的佳作。

郑板桥(1693—1765)清代官吏、书画家、文学家。名燮,字克柔,汉族,江苏兴化人。一生主要客居扬州,以卖画为生。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其诗、书、画均旷世独立,,世称“三绝”,擅画兰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植物,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,成就最为突出。著有《板桥全集》。康熙秀才、雍正举人、乾隆元年进士。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、山东潍县知县,有惠政。以请臻饥民忤大吏,乞疾归。